【导读】重庆正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与民生温度。从畅通交通“血脉”的缓堵促畅行动,到解决安居难题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再到焕新老旧社区的全龄幸福生活圈打造,重庆正将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书写着城市更新的生动篇章。
近年来,重庆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建设的多个维度精准发力,通过实施缓堵促畅、增加保障性住房、改造老旧社区等一系列行动,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缓堵促畅,畅通城市“血脉”
城市交通是民生的“血脉”,关乎市民出行的顺畅与心情。今年以来,重庆中心城区扎实推进缓堵促畅行动,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35条主次干道加密项目,打通28条“断头路”,治理84个交通堵乱点,有效提升了路网运行效率。
在具体实践中,各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渡口区春晖路翠华街路口曾是拥堵高发地段,通过拆除部分人行道、拓宽车道、增设独立右转专用道并优化信号配时,路口通行效率提升约23%,秩序焕然一新。两江新区则聚焦校园周边交通,在嘉原小学路口新增专用掉头车道,解决了家长接送车辆需长距离绕行的难题,让“绕行距离归零”,显著优化了通行秩序。
安居保障,构筑幸福“港湾”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为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需求,重庆市着力构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近日,佳寓·鱼胡路店、佳寓·中梁山店两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共计提供520套品质房源。
这些项目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步行即可到达轨道交通站点,租金也极具吸引力,月租金约在800至1000元。更重要的是,项目内配备了民水民电、智慧安防、共享厨房、健身房等完善的设施与服务,为住户提供了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据介绍,重庆已累计签约收购存量商品房8000余套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为城市安居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社区焕新,打造全龄“幸福圈”
城市更新的魅力,不仅在于高楼大厦,更于街巷社区的温度。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壹心巷”便是老旧社区焕发新生的生动缩影。这条300米长的小巷,通过盘活闲置空间,巧妙植入了骑手驿站、社区书吧、青年会客厅等多元“小格子”功能单元,将昔日的消极空间转变为开放共享的“社区客厅”。
改造以“全龄新图景”为目标,致力于服务从儿童到老人的所有年龄段居民,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同时,壹心巷的创新不止于空间更新,更在于治理模式的革新。通过“文明换享家”积分兑换、智慧微网格等方式,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实现了从“要我改”到“我要治”的深刻转变。
壹心巷的变化是重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改造老旧小区9916个,惠及居民232万户,新增停车位6.5万余个、加装电梯6900余部,让越来越多的老社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畅通的出行道路,到温馨的安居之所,再到充满活力的幸福社区,重庆正以实际行动,精心雕琢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绘就一幅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新图景。
近期,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关于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四川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勾勒了清晰蓝图。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城市发展需求的精准回应,更将在工程建设领域掀起深刻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3月10日,惠州市住建局发布信息,住建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提及建设“好房子”的三方面举措: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层高提至不低于3米;推广新技术等并推动全屋智能;打造不同面积和价位的好房子。同时,住建部将从巩固政策效果等四方面稳住楼市。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