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以“新城建”引领桥隧管养智慧转型

建设快讯 2025-11-20

【导读】青岛市以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引领,通过标准、技术、管理、机制“四项创新”,锚定重点桥隧与部位,推动桥隧管养从“定期体检”向“实时预警”、“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传统巡检”向“智管协同”三大转变,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监测体系,打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青岛样板”。

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城市更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等有关要求,青岛市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以“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引领,聚焦“智慧、韧性”的城市建设导向,率先布局、系统谋划,实施“四项创新”,锚定“两个重点”,推动“三个转变”,实现传统管养模式向数字智慧转型升级。

坚持“四项创新”,前瞻布局奠定智改基础

标准创新,填补全省空白。青岛市紧扣国家关于城市安全发展的战略部署,抓住城市更新、设备更新等政策机遇,将桥隧智能化监测纳入城市生命线工程核心内容,主编山东省《桥梁智慧健康监测技术标准》(DB37/T 5245-2022),填补了省内桥隧健康监测行业标准领域的空白。该标准在《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GB50982-2014)相关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市政桥隧实际,创新提出了各类传感器的安装标准、监测指标阈值设置程序和系统运维规范,构建了覆盖设计、建设、验收、运维全周期的标准化技术框架,为全省推进市政桥隧健康监测工作提供了技术遵循。

技术创新,实现立体巡检。立足市管大型、大跨径、特殊结构桥隧多的实际,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革新。一是地面车载AI(人工智能)巡检,结合高精北斗定位、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传输、AI图像识别、高算力计算机及高清摄像等6项技术,研发AI巡检车,准确高效地检测路面、附属设施病害问题和坐标位置。二是空中无人机定线巡检,无人机搭载高清AI识别系统对车载巡检不能覆盖的桥梁侧面、梁底等部位进行快速巡查。巡航路线系统设置,定机、定线、定时巡检,实现设施病害快速扫描定位,一图展示。

管理创新,开发智慧大脑。依托城市信息模型(CIM),开发建设“青岛市道路桥隧监管服务平台”。该平台将信息模型与桥隧健康监测系统、无人机巡检系统、AI识别系统深度融合,构建“智慧大脑”,收集数据120亿条,自动分析研判,对养护作业提出精准建议和科学技术措施,实现监测实时化、养护标准化、分析自动化、应急同步化、档案规范化,提高了全市市政基础设施的管理效能和精细化水平。

机制创新,强化资金保障。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财政资金+财政补贴”多组合模式,拓宽桥隧智改资金渠道。一是新建桥隧智改项目,智能感知设备随桥隧建设同步加装,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资金纳入工程预算予以保障。二是既有桥隧智改项目,运用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桥隧智能化改造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依据城市更新建设的相关政策,由中央财政支持青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补助资金,对桥隧智改建设项目进行一定比例的补助,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引领作用,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共建共赢的资金保障模式。

锚定“两个重点”,统筹实施桥隧智改项目

锚定重点桥隧,全覆盖监测“一网统管”。传统的“人工巡查+定期检测”模式不能实时获取桥隧自身损伤与老化病害,无法精准辨识结构异常状态及潜在风险,难以完全满足当前实际需求。青岛市紧密围绕国家关于城市安全发展的顶层战略部署,锚定东岸城区快速路网体系桥隧100%覆盖的目标定位,先后谋划了三批项目,聚焦东岸城区连续性、跨区域、交通量大的重要枢纽,“一桥(隧)一策”,为胶宁高架、杭鞍高架、跨海大桥高架等53座全部市管桥隧定制监测解决方案,实现了智能监测从“单座桥”到“一张网”的跨越,打造了“青岛样板”。

锚定重点部位,全流程构建“智”理体系。根据桥隧的建成年代、结构类型、运行环境等特性,选取跨中截面、墩顶、支座等重要部位,有针对性地布设机器视觉测量仪、激光位移计、分布式光纤等13类1200余套智能感知设备。这些设备宛如桥隧的“holter”,24小时实时捕捉桥隧应力、振动、挠度、温度、交通状况等12类关键参数的细微变化,深度融合BIM(建筑信息模型)模型、数字孪生技术,达到构件级管理精度,将复杂的运行状态直观可视化呈现。物联感知设备联动“青岛市道路桥隧监管服务平台”,构建集前端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后台系统分析研判于一体的智慧健康监测体系,实现对设施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和有效处置,切实提升桥隧风险防控和“智”理能力。

推动“三个转变”,实现智慧管养转型升级

“定期体检”向“实时预警”转变,实现流程重塑。感知设备加装前,桥隧的体检主要靠一年一次的常规检测和6~10年一次的结构检测。设备安装后,采集的数据实时传送至“市级道路桥隧监管服务平台”,“智慧大脑”融合BIM模型、大数据分析等,精准“诊断”桥隧健康状况。当监测数据异常预警时,相应部位AI算法摄像头会自动启动,捕捉实时情况并录像储存。同时,报警信息通知到桥隧养护部门和管养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专家对信息研判,并根据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依规处置,重塑“报警-接收-响应-核查-处置”流程,形成“监测预警实时化、研判溯源精准化、应急处置协同化”的风险防范体系,突发事件发现、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例如,李沧区下王埠立交桥借助动态挠度实时数据采集,成功监测到重型车辆通行引发的结构异常并发出警报,应急响应和现场处置时间缩短至26分钟,大幅提高了处置效率。

“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转变,实现未病先治。基于连续、客观且海量的监测数据,构建“平台自动分析+专家综合论证”的数据分析应用机制。平台依托智能算法,对监测数据、日常巡检及定期检测等信息进行深度分析与处理,自动生成评估报告。定期组织专家开展研讨,分析桥隧结构物理参数的变化,获取结构性能早期、微小的退化趋势,如混凝土微裂缝的扩展、支座的老化等现象。结合实地勘察进行深入研判,对结构健康状态作出定性和定量判断,提出工程改造或加强管理的建议措施,优化养护管理对策,提升桥隧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

“传统巡检”向“智管协同”转变,实现降本增效。管养模式的转型和新技术的运用,相比传统模式,进一步降低了养护成本,提升了管养质效。一是立体巡检系统的应用,降低了传统“车载人看”模式下巡查人员数量,巡检实现从“小时级”到“分钟级”的跨越,效率可提高约2-4倍。二是智慧大脑的分析,能够做到预防性养护,在问题萌芽阶段以更低成本进行处置,实现对症下药、按需维修,最大限度延长服役年限。经预测,在桥隧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一次大修,平均降低运行费用18.5%。

青岛市桥隧智能化建设改造,是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生动实践,更是以智慧韧性守护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的有效举措。下一步,青岛市将持续加强桥隧智能化改造工作,创新深化数据赋能应用,为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设施智慧管养提供“青岛经验”。

文章摘自:中国建设新闻网

146 1,708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 纠错/举报 原创文章未经造价通授权许可,请勿转载
下一篇:

今日材价行情

市场价 信息价 综合价 历史询价

精品资料

青岛以“新城建”引领桥隧管养智慧转型

青岛以“新城建”引领桥隧管养智慧转型

17KB 下载
智慧化赋能 民生化兜底 绿色化转型

智慧化赋能 民生化兜底 绿色化转型

15KB 下载
智慧青岛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

智慧青岛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

201KB 下载
转型创新谋发展 精益求精创品牌——青岛安装建设有限公司简介

转型创新谋发展 精益求精创品牌——青岛安装建设有限公司简介

310KB 下载
精选 推荐
免费服务热线: 400-823-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