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承德市多措并举绘就民生幸福画卷。通过“美丽庭院”建设激活乡村经济,以庭院“小美”串联乡村“大美”;面对灾后挑战,提前部署物资储备与电力保障,为群众筑牢“温暖防线”;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提前完成,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全方位提升群众幸福感。
深秋时节,走进河北承德的乡村,推门见绿、瓜果飘香,间透出浓浓乡韵。一幅由“庭院小美”串起的“乡村大美”画卷正徐徐铺展。这背后,是承德市各级妇联组织深耕细作、久久为功的成果。
从“要我建”到“我要建”:巾帼力量激发内生动力
曾经的贫困村苇子峪村,如今成了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这一蝶变,源于美丽庭院建设的深入推进。在党员干部和妇联执委的带领下,村民从被动观望转向主动参与,不仅美化了自家庭院,更带动了孝老敬亲、邻里互助等良好风尚的形成。
承德市妇联牢牢把握“党建带妇建、妇建促党建”机制,通过组建3500余人的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线上+线下”宣传、示范户引领、文艺活动演绎等方式,让越来越多妇女成为美丽庭院建设的主力军。全市目前已建成美丽庭院31186户、精品庭院9300户,100%完成并超额实现年度任务。
从“一时美”到“持久美”:长效机制守护乡村颜值
为避免“一阵风”式整治,承德各地积极探索长效管护机制。兴隆县塔前村创新推行“一总四包”环境卫生责任制,将责任细化到人、到户,并通过定期评比、动态巡查、“回头看”等方式巩固成果。同时,村里还建设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健康讲座、文化活动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类似做法在全市遍地开花:承德县设立“巾帼志愿服务日”,宽城县开展“万名妇女孤山行”现场教学,双滦区大庙镇设定“庭院清洁日”……这些举措有效推动了美丽庭院从“塑形”向“铸魂”延伸,让美丽真正扎根乡土、融入日常。
从“环境美”到“经济美”:“美丽庭院+”赋能产业融合
美丽庭院不仅是风景,更是“钱景”。丰宁县潘国微在自家庭院种植球根海棠并通过直播带货,年收入可观;双滦区小三岔口村推广“农场+农户”模式,50余户村民利用庭院种植君子兰,户均增收2000多元。
承德市妇联积极推动“美丽庭院+乡村旅游”“+特色种植”“+民宿经济”“+电商运营”等融合路径,举办“跟着抖音赏庭院”“庭院好物我来说”等活动,让庭院成为增收致富的新平台。今年洪灾后,各级妇联还帮助受灾家庭修复庭院、优化布局、提升抗灾能力,实现重建与提档升级同步推进。
民生保障同步发力:温暖过冬与社会救助双线并进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承德市高度重视民生兜底保障。面对今冬低温天气,市委、市政府提前部署,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修缮C级危房5913户,为D级危房户发放取暖和租房补贴,配齐、电采暖设备及一氧化碳报警器;电力部门新增、改造,保障电采暖负荷需求;市级储备、等救灾物资超2万件,可随时调拨。
与此同时,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也提前完成。截至10月,全市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9.24万人、特困供养人员2.8万人,实施临时救助0.84万人次。通过动态监测、精准核查、政策优化,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尤其对重度残疾人、困难老人等群体给予重点保障,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救助体系。
美丽庭院,美在环境,更美在人心、美在发展。承德市以小庭院撬动大振兴,不仅提升了乡村颜值,更激活了内生动力、夯实了民生底线。未来,该市将持续深化“美丽庭院+”模式,推动庭院与乡村旅游、康养、电商、文创等产业深度融合,让更多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让美丽庭院真正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亮丽名片。
近期,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关于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四川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勾勒了清晰蓝图。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城市发展需求的精准回应,更将在工程建设领域掀起深刻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3月10日,惠州市住建局发布信息,住建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提及建设“好房子”的三方面举措: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层高提至不低于3米;推广新技术等并推动全屋智能;打造不同面积和价位的好房子。同时,住建部将从巩固政策效果等四方面稳住楼市。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