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江西省通过制度创新、数据赋能、协同服务“三位一体”模式,优化建设项目开工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在此背景下,南昌市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体育场馆建设,利用城区“边角料”空间,打造“家门口”的专业运动场地,构建“15分钟健身圈”,切实提升市民幸福感与获得感。
近年来,江西省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与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方面双管齐下,通过优化“软环境”与建设“硬设施”的同频共振,为市民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流程再造,为项目建设注入“加速度”
为破解建设项目开工手续多、耗时长等难题,江西省创新推出制度创新、数据赋能、协同服务“三位一体”的改革模式。通过整合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消防设计审查等6个核心事项,形成统一的《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申请表》,实现了从“分散办理”到“集成服务”的转变。
同时,江西省强化数字赋能,打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住建云”等多个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并建立房屋建筑单体赋码和落图机制,构建起以编码为牵引的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新模式。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1734个项目通过“一件事”系统高效办结开工手续,为各类民生项目的快速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空间盘活,把专业运动场建到“家门口”
高效的审批流程为民生项目的加速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南昌市,一项旨在满足市民就近健身需求的民生实事——社区嵌入式体育场馆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该项目精准利用城区“边角料”空间,在东湖区、西湖区等9个点位,将专业运动场地直接建到居民“家门口”。
各场馆按照“一馆一方案”原则设计,结合周边环境与文化特色,灵活配置五人制足球场、标准篮球场、匹克球场等多样化设施,致力于打破体育场馆“远离社区”的传统模式,打造“15分钟健身圈”。目前,各场馆建设进展顺利,预计11月底全面完工。看着即将建成的场馆,居民涂先生充满期待:“以后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的运动场地,太方便了。”
软硬兼施,共绘民生幸福新图景
从审批流程的“一件事”集成服务,到体育场馆的“嵌入式”布局,江西省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审批改革的“软环境”优化,为民生工程的“硬设施”建设扫清了障碍、节省了时间;而一个个嵌入社区的体育场馆,则将改革的红利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
未来,随着这些精品工程的建成投用,不仅将盘活城市闲置土地资源、完善社区功能,更将推动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为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期,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关于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四川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勾勒了清晰蓝图。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城市发展需求的精准回应,更将在工程建设领域掀起深刻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3月10日,惠州市住建局发布信息,住建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提及建设“好房子”的三方面举措: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层高提至不低于3米;推广新技术等并推动全屋智能;打造不同面积和价位的好房子。同时,住建部将从巩固政策效果等四方面稳住楼市。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