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江苏省正多维度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省级层面,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通过验收,筑牢城市安全基石;民生层面,盐城出台新规破解加梯难题,助力适老化改造;人才层面,南通创新“工匠社区+”模式,为建筑业注入技能新动能。三措并举,共同描绘宜居、韧性、智慧的江苏新图景。
近日,江苏省在城市建设领域多点开花,从宏观的城市安全治理,到微观的社区民生改善,再到长远的产业人才培育,一系列创新举措齐头并进,为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江苏方案”。
筑牢安全底座:省级“生命线”工程通过验收
10月21日,江苏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一期工程正式通过竣工验收。这项由省住建厅牵头,联合16家单位协同攻关的省数字社会重大场景项目,标志着江苏在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智慧监管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
项目构建了“一个中心、一套标准、一套中台”等核心内容,针对燃气爆炸、城市内涝、桥梁倒塌等7大风险场景,研发了系列预测预警模型。截至目前,省级系统已汇聚监管监测数据超50亿条,汇集地下管线34万公里,接入物联感知设备近12万台(套),累计处置有效报警预警5500余起,基本实现了“监管一张图、监测一张网”。根据规划,江苏力争于2025年底前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构建起“点-线-面-链-网”协同的城市安全治理新范式。
破解民生痛点:盐城新规优化“加梯”流程
在筑牢城市安全“底座”的同时,江苏也聚焦于民生“痛点”。本月,江苏省盐城市正式施行新版《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办法》,系统优化了“加梯”的机制与流程。
新规最大的突破在于破解了因个别业主反对导致项目停滞的“一票否决”困境。它将原先“须协商一致”的要求,调整为“双三分之二”参与表决和“双四分之三”同意的表决规则,并明确对受影响的业主应依法给予适当补偿。此外,新规推行并联审批,由住建部门牵头,解决了群众“多头跑、反复跑”的问题。在资金筹集上,除了业主分摊、提取公积金等,政府还给予每台8万至10万元的财政补贴。这一系列举措为老旧小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实现“一键直达”的安居梦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培育产业动能:南通打造“工匠社区+”模式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建设者。为建强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江苏南通市创新试点“工匠社区+”模式,为深化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南通方案”。
该模式以“学习、生活、维权”为主线,将培训课堂搬至施工一线,联合高校“量身定制”教学方案,打通了“教学—考证—应用”的闭环。同时,通过设置专业阅读室、医务室、法律援助站等,打造集技能提升、生活服务、权益保障于一体的多元服务阵地,优化了产业工人的就业环境。未来,南通将推广“1个核心社区+N个院校站点”的规模矩阵,力争2025年底实现建筑行业高技能人才占比提升15%,推动建筑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人才技能型”跨越。
从宏观的安全保障,到中观的民生改善,再到微观的人才培育,江苏省正通过系统性、多维度的创新实践,全面提升城市的韧性、温度与活力,为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书写了生动注脚。
近期,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关于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四川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勾勒了清晰蓝图。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城市发展需求的精准回应,更将在工程建设领域掀起深刻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3月10日,惠州市住建局发布信息,住建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提及建设“好房子”的三方面举措: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层高提至不低于3米;推广新技术等并推动全屋智能;打造不同面积和价位的好房子。同时,住建部将从巩固政策效果等四方面稳住楼市。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