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广州白云区黄石花园探索由第三方企业与政府联合出资、全链条参与改造运营(EPCO)的新模式。愿景集团通过盘活小区闲置公房改造为青年公寓,以运营收益反哺公共空间升级,破解居民混杂、协调难的改造困局。该模式实现财务自平衡,已在广州多个小区启动复制试点。
近年来,广州在老旧小区改造领域持续探索,涌现出业主自筹原拆原建、政府主导维修加固等多种模式。然而,近日白云区黄石花园的改造实践,为这一民生工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题思路——引入非业主的第三方企业,以“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EPCO)模式参与改造,其成功经验引发了广泛关注。
破解“协调难”困局,第三方企业另辟蹊径
始建于1993年的黄石花园,是广州地铁重大项目的拆迁安置小区,其特殊性在于居民构成极为复杂,汇集了拆迁户、单位福利房住户和商品房业主,形成了“一旧两少、三多、四难”的治理难题。居民来源分散、利益诉求多元,使得依靠业主自筹资金进行改造的协调成本极高,难以推行。
面对这一困境,白云区另辟蹊径,在政府财政投入之外,引入市场力量。2023年8月,通过公开招投标,链家旗下的愿景集团成为合作方,开启了政府与企业联合出资、企业全链条参与的EPCO改造新模式。
“公房转换”反哺社区,实现多方共赢
该模式的核心在于“盘活存量,反哺社区”。在改造中,政府出资2000多万元用于
等基础公共设施升级;愿景集团则出资1000多万元,聚焦于小区内的闲置公房和一楼架空层空间。愿景集团获得了小区66套闲置直管公房的经营权,将其统一设计、改造成现代青年公寓并对外出租。目前,这些公寓出租率已达91%,租户多为周边产业园的年轻白领。稳定的租金收入,不仅为企业带来了预计8-10年回本的可持续经营前景,更成为反哺社区的“活水”。企业利用部分收益,将3100平方米的架空层改造为集茶饮、非遗工坊、智慧驿站、乒乓球室、儿童活动区于一体的社区共享服务中心,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公共文化生活。
“以前小区被外人叫做‘黄石村’,现在焕然一新,幸福感提升了很多。”居民王蕴仪的感受道出了改造带来的显著变化。
“黄石模式”能否复制推广?
黄石花园的成功,关键在于其“两个分散”的特点:业主产权分散和闲置公房房源分散。这恰恰为专业第三方企业提供了用武之地。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专家汤懿鸣将其归纳为“公房转换模式”,即通过盘活闲置公房收益,覆盖改造成本,实现财务平衡与可持续推进。
愿景集团项目经理董煌表示,该模式复制的关键在于小区是否拥有足够的闲置公房资源,能够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项目平衡。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北京、上海等20多个城市得到验证。
据悉,广州已计划在省医宿舍、东方小区等具备条件的老旧小区继续试点第三方企业EPCO模式。未来,这些项目能否顺利复制“黄石经验”,不仅关系到更多老旧小区的焕新前景,也为全国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广州样本”。
近期,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关于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四川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勾勒了清晰蓝图。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城市发展需求的精准回应,更将在工程建设领域掀起深刻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3月10日,惠州市住建局发布信息,住建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提及建设“好房子”的三方面举措: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层高提至不低于3米;推广新技术等并推动全屋智能;打造不同面积和价位的好房子。同时,住建部将从巩固政策效果等四方面稳住楼市。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