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湖北襄阳发布住宅品质提升新规,围绕“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理念,为未来人居树立新标准。与此同时,国庆期间荆楚大地建设热潮涌动,从武汉地铁的智能建造到襄阳区域地标的崛起,无数建设者坚守岗位,将政策蓝图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实景,共同谱写新时代城市建设奋进曲。
金秋十月,荆楚大地处处洋溢着奋进的气息。一边是城市人居标准的全面升级,一边是重大项目建设的热火朝天,湖北正以制度创新与实干攻坚双轮驱动,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日,湖北省襄阳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正式印发《襄阳市住宅品质提升设计导则(试行)》,为全市住宅建设树立新标杆。《导则》围绕“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核心理念,从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结构耐久、设备系统到室外环境等方面提出系统化、精细化的技术要求。明确住宅结构设计工作年限不低于50年,鼓励按100年耐久性设计;强调提升层高、优化套内空间灵活性、强化隔声性能、保障卫生间自然通风,并强制推行分户验收和“两书一证”制度。同时,鼓励设置下沉庭院、风雨连廊、无障碍设施和适老化设计,打造“无风雨归家流线”,全面提升居住舒适度与安全性,推动实现“住有优居”。
这一制度性突破的背后,是湖北不断提升城市功能与人居环境的决心。而这份决心,在国庆假期的重点工程建设现场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无数建设者放弃休假,坚守岗位,用汗水浇筑城市发展基石。
在武汉,地铁建设攻坚正酣。11号线四期工程穿越复杂岩溶地层,盾构机已下井调试,为始发冲刺;国博线网控制中心800余名工人紧张作业,主体结构封顶后全面转入幕墙与机电安装阶段,这座“轨道交通大脑”正加速成型。在中建壹品·汉韵公馆项目,580余名建设者与“机器人工友”协同作战,智能运输机器人实现物料自主转运,项目以91%的超高装配率和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成为全省智能建造的标杆典范。
交通动脉也在加速织密。武汉都市圈环线北段4标段,近千名建设者与260台机械设备昼夜奋战,制架梁、路基填筑、边坡防护多线并进,全力推进31.65公里高速通道建设,助力打造“1小时通勤圈”。汉阳区的武汉金茂览秀城双地铁TOD商业综合体同样不停工,400余名工人分班作业,智慧工地系统24小时监测深基坑安全,为2026年主体封顶目标稳步推进。
在历史文化名城襄阳,近500名建设者正全力推进汉江流域现代农业贸易中心项目建设。这座总建筑面积达12.85万平方米的鄂西北最大会展中心已初具雏形,未来将集展览、会议、商业、公园于一体,显著提升城市功能与区域竞争力。
从制度创新到工程实践,从智能住宅到交通枢纽,从城市地标到区域会展中心,湖北正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建设热潮,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发展画卷。这个金秋,建设者们用坚守与拼搏,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奏响新时代的奋斗强音。
近期,海南省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此次会议聚焦当前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的动火作业不规范、建筑保温材料存在安全风险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和深入安排,提出的一系列严格要求和整治措施。
为规范我市建筑市场秩序,激发建筑业企业活力,扎实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优化我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