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吉林省正从“温暖”与“宜居”两方面发力,全面提升民生福祉。一方面,通过“冬煤夏储”、设施检修、服务升级等多维度举措,筑牢供热保障网,确保10月20日前全省开栓供热。另一方面,自2019年以来已累计改造7035个老旧小区,因地制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城市更新,让居民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
近日,吉林省在民生保障领域捷报频传,一方面通过多维度举措筑牢冬季供热保障网,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焕新城市家园,实现“住有宜居”。这两项工作齐头并进,共同书写了吉林省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建设幸福宜居城市的生动篇章。
多维度筑牢供热保障网,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采暖季,吉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已全面完成各项筹备工作,明确在10月20日前实现全省全部开栓供热。今年的供热保障工作呈现出“准备早、储备足、服务优、监管严”的特点。
在热
储备上,吉林省自6月初便启动“冬煤夏储”工作,组织各地签订长协煤合同,并通过“红黄绿”预警机制及周调度、日调度制度,督促各地加快储备进度,目前情况好于往年。在设施设备方面,全省供热企业设备检修率已达100%,开栓前合格率可达100%;同时,全省计划更新改造1200公里,较去年增加20%,为稳定供热打下坚实基础。为提升服务水平,吉林省建立“一小区两专员”制度,开展入户排查,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并对低温用户实施“提温行动”。此外,通过编制《供热安全隐患排查清单》和制定《城镇供热系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完善了安全监管机制,确保供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精雕细琢焕新家园,实现“住有优居”
在保障“屋暖”的同时,吉林省更致力于推动“家新”。自2019年全面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全省已累计开工改造7035个小区,通过因地制宜的差异化实践,成功破解设施老化、功能缺失等难题,推动数万家庭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跨越。
在通化市,老旧小区改造是一场“精雕细琢”的品质升级。当地将改造与居民需求深度绑定,从“面子”到“里子”全面发力,聚焦出行、排水、供暖等核心需求,不搞“花架子”。玉皇小区的于先生对新加装的
赞不绝口:“改造改到咱心坎里了,住着都得劲儿多啦!”集安市则以“民生为重”为导向,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在仁隆小区,施工方不仅全面更换了老化的
、,还将增设、充电车棚等设施,让居民住得安心又舒心。辽源市的改造则处处体现“按需定制”的巧思。在曾为全省最大塌陷区回迁安置小区的仙城小区,改造前广泛收集居民需求,改造中及时听取建议,改造后更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创新推行物业经理与街道干部“交叉任职”,确保改造成果得以保持。
从通化的“精雕细琢”,到集安的“民生为重”,再到辽源的“按需定制”,吉林省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正以点带面,在城市更新的画卷上描绘出越来越清晰的民生幸福图景。无论是冬日的供暖保障,还是家园的焕然一新,都彰显了吉林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近期,海南省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此次会议聚焦当前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的动火作业不规范、建筑保温材料存在安全风险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和深入安排,提出的一系列严格要求和整治措施。
为规范我市建筑市场秩序,激发建筑业企业活力,扎实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优化我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