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湖北省发布方案,明确到2027年新建保障性住房将全部建成“好房子”,通过优化地段、设计和服务,提升居住品质。与此同时,武汉市迈入“千园之城”,公园总数超千座,绿道里程突破2400公里,并获评国际湿地城市。湖北武汉正从居住环境和城市生态两方面发力,共筑高品质宜居生活新图景。
近日,湖北省与武汉市相继发布重磅消息,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从城市绿化到生态升级,一系列举措彰显了荆楚大地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建设宜居城市上的决心与行动。
筑“好房子”:让安居梦更安心
保障性住房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其品质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近日印发的《湖北省推进“好房子”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年底,湖北省新建保障性住房要全部建成“好房子”。
何为“好房子”?湖北省将其定义为“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居住空间。为实现这一目标,方案从地段、设计、服务三个维度勾勒出清晰的路径。在“地段好”方面,将通过收购、新建、改建等方式,在城市中心、工业园区等人群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段筹集房源。在“设计好”方面,将引入“方案招标”和“团队招标”机制,并探索运用AI技术优化设计方案,告别传统低价竞争模式。在“服务好”方面,则推动“好房子+好服务”转型,打造完整社区,并开展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为保障目标达成,湖北省将强化政策与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并通过行业协会举办设计大赛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建“好房子”的良好氛围。
建“千园城”:让城市生活更舒心
如果说“好房子”是高品质生活的“里子”,那么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就是宜居城市的“面子”。在“推进美丽武汉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武汉正式宣布迈入“千园之城”,全市公园总数达1024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3平方米,绿道总里程突破2426公里。
五年来,武汉新改建公园443座,形成了“千园星布、绿道交织”的城市绿色网络。同时,武汉以“人口过千万”规模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建成智慧湿地管理平台,推动沉湖、涨渡湖等重要湿地生态修复,实现了“江豚逐浪、青头潜鸭安家”的生动景象。围绕“花漾江城”建设,武汉打造了四季花事品牌,并建成500个社区绿色驿站,开放共享绿地,让绿色福利真正惠及全民。
未来,武汉计划到2027年新建绿道600公里,持续推进“公园+”融合发展和湿地花城品质升级。
从湖北全省力推保障性住房成为“好房子”,到武汉精心描绘“千园之城”的生态画卷,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宜居城市的核心内涵。这不仅是对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也为现代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湖北样本”。
近期,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关于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四川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勾勒了清晰蓝图。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城市发展需求的精准回应,更将在工程建设领域掀起深刻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3月10日,惠州市住建局发布信息,住建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提及建设“好房子”的三方面举措: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层高提至不低于3米;推广新技术等并推动全屋智能;打造不同面积和价位的好房子。同时,住建部将从巩固政策效果等四方面稳住楼市。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