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江苏徐州通过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支持老旧房屋修缮与保险,安徽合肥依托科技打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江西九江践行海绵城市理念治理内涝,山东枣庄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防灾能力。四地实践为建设“会呼吸”“有韧性”“更安全”的现代化城市提供生动样本。
面对气候变化与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挑战,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已成为各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江苏徐州、安徽合肥、江西九江、山东枣庄等地立足实际,探索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
在江苏徐州,老旧房屋安全隐患曾困扰居民多年。作为住建部“三项制度”试点城市,徐州创新利用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充实房屋安全管理公共资金,破解了旧房维修“无钱可用”的难题。通过投保老旧房屋安全保险,不仅为2002年前建成的多业主住宅提供倒塌维修与伤亡赔付保障,还引入第三方机构定期巡检,实现预防性维护。目前,云龙区已有1225栋住宅纳入保险范围,并为39栋C级危房安装智能监测设备,让居民住得更安心。
安徽合肥则聚焦城市地下“生命线”,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构建起覆盖燃气、供水、桥梁等领域的立体化监测体系。从可监测千米外施工扰动的管道监测仪,到能精确定位漏点的智能检测球,再到毫米级精度的桥梁位移识别技术,一系列高科技装备织就城市安全“防护网”。全省已布设18.7万套感知设备,实时监控3.1万公里管网和325座桥梁,实现对重大风险的精准预警与快速响应。
江西九江坚持海绵城市理念,让城市学会“呼吸”。在浔阳区金鸡坡街道,昔日积水严重的洼地变身四季公园,调节塘、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设施有效缓解排水压力,同时提升景观品质。老旧小区改造中,
等海绵元素广泛应用,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今年,《九江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出台,推动治理方式从末端向源头转变。目前,全市已在86条绿道、28个公园、90个老旧小区融入海绵理念,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的生态体系。山东枣庄则以“数字哨兵”筑牢防汛防线。智能AI防汛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将暴雨预警精准推送到户,并自动调度网格员入户排查。全市已建成73个应急救援点,形成“15分钟应急圈”。同时,利用公园、学校等场所建设“平急两用”应急避难所,实现平时服务民生、急时保障安全。市中区人民公园等示范点可满足近万人避险需求,定期开展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从房屋修缮到管线防护,从雨水管理到灾害应对,这些城市的实践表明,提升城市韧性需系统谋划、科技赋能、多元共治。唯有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才能让城市更安全、更宜居、更有温度。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白光迪 徐靖 王丹 王者)
近期,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关于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四川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勾勒了清晰蓝图。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城市发展需求的精准回应,更将在工程建设领域掀起深刻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3月10日,惠州市住建局发布信息,住建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提及建设“好房子”的三方面举措: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层高提至不低于3米;推广新技术等并推动全屋智能;打造不同面积和价位的好房子。同时,住建部将从巩固政策效果等四方面稳住楼市。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