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北京市通州区水仙园小区通过党建引领、楼栋管家、“省心装”模式等创新举措,实现老旧小区改造与居民室内翻新同步推进。与此同时,《北京公园游憩体系专项规划》发布,提出到2035年建成1300个公园,打造全民共享的“大花园”城市格局。
近日,北京在城市更新领域接连传来惠民消息:通州区水仙园老旧小区通过创新改造模式实现“内外焕新”,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北京公园游憩体系专项规划(2025年-2035年)》正式发布,目标到2035年建成1300个公园,构建全域公园游憩体系,让城市更宜居、更宜游。
老旧小区改造:“改管”结合,居民省心又舒心
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通州区水仙园小区,曾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墙皮斑驳脱落、外窗护栏密如“铁笼”、管线老化渗漏、适老化设施缺失,1127户居民既盼改造又愁室内装修不同步、成本高等问题。如今,小区24栋楼不仅穿上“保温衣”、换上“新血管”,更通过创新“省心装”模式实现室内外同步翻新。
改造中,党建引领成为破题关键。项目成立临时党支部,召开16次“红色议事厅”协商会,收集解决居民诉求50余项,推动供排水管线改造同意率从75%升至100%。8名专职楼栋管家实行“12小时值守、24小时在线”,300余件诉求平均响应时间不到1小时,配合闭环机制将上下水改造工期压缩至10天内,最大限度降低对居民生活影响。
针对居民室内装修痛点,通州区试点“旧楼改造+旧居装修”并轨模式,采用工程总承包、建筑师负责制,提供“同一支队伍里外全翻新”服务。“省心装”推行一户一策,居民可自主选择保留旧家居调整价格;集中采购优势让套餐价比市场低7%-8%,全屋整装优惠达20%,30余户居民享受了全程包办服务。此外,为25%老年人口免费加装适老化“三件套”,为有孩家庭加防撞角,全方位提升居住安全与舒适度。
改造同步强化长效管理,物业服务企业提前介入,统筹建筑节能、管线、电梯等改造内容,避免“拉链式施工”,真正实现“一次改到位、长期保持”,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公园游憩规划:从“千园”到“大花园”,构建全域游憩网络
截至2024年底,北京已建成1100个公园、2015公里绿道,成为“千园之城”。根据新发布的专项规划,北京将向“一个大花园”迈进,构建“公园-绿道-活力圈-活力群”组成的公园游憩体系,目标到2030年公园达1200个、绿道超7000公里,2035年公园增至1300个,形成完善的公园游憩网络。
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将建成25个城市级公园游憩活力圈,首批构建17片公园游憩活力群,涵盖传统中轴线、奥森-北中轴、南中轴-南苑等区域。针对不同区域特点,首都功能核心区将营造静美游憩氛围,提升96个公园,打造10条文化探访线路;中心城区将提升多元活力,建设16个城市级、41个地区级活力圈,形成亮马河、凉水河等滨水游线及三里屯等消费游线。
在具体实施上,北京将推动园景向场景转换,鼓励公园绿地复合利用,植入儿童游乐、文艺展演等多元模块;活化公园边界,融合历史文化、商圈等资源;打造100余条景观视廊,包括高点视廊、广角视廊等,让市民游客欣赏更秀美景色。
从老旧小区的“里子”焕新,到公园城市的“面子”提质,北京正通过内外兼修的城市更新策略,让居民生活更有品质,让城市空间更具活力,朝着“布局均衡、活力多元、全民共享”的大花园目标稳步迈进。
近期,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关于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四川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勾勒了清晰蓝图。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城市发展需求的精准回应,更将在工程建设领域掀起深刻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3月10日,惠州市住建局发布信息,住建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提及建设“好房子”的三方面举措: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层高提至不低于3米;推广新技术等并推动全屋智能;打造不同面积和价位的好房子。同时,住建部将从巩固政策效果等四方面稳住楼市。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