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湖北潜江打通出行“最后一米”,襄阳古城焕发历史与现代交融新活力,枣阳以政策创新破解老旧小区“上楼难”。三地城市更新举措精准对接民生需求,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城市更新,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对市民生活品质的深切回应。湖北省潜江、襄阳、枣阳三地立足实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一项项务实举措,让城市更新的成果可感可及。
潜江市以“断头路”治理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市民出行痛点。一条仅100米长的保驾路东延线,因历史原因长期未能贯通,导致周边居民接送孩子上学需绕行2公里。今年,潜江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牵头,联合多部门将16个道路改造项目纳入民生工程,推行“一名领导包保一个项目”的责任制,高效协调解决施工难题。属地街道仅用28天便完成12户居民补偿协议签订,展现了高效协同的治理能力。如今,随着一条条“烦心路”被打通,城市微循环日益畅通,居民的“顺心路”越走越宽。
在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城市更新更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平衡。当地通过地方立法形式出台《关于襄阳古城功能疏解和空间优化的决定》,为古城更新提供法治保障。坚持“保护优先、以人为本”,对单氏故居、杨家花园等历史建筑进行修缮活化,将其打造为文化展示馆,延续城市文脉。同时,基础设施同步升级,仲宣楼防汛泵站、环古城步道等项目完工,提升了古城的安全性与舒适度。通过争取国家开发银行12.2亿元专项贷款,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为古城可持续更新注入“源头活水”。
面对老旧小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上楼难”问题,枣阳市出台《市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和更新电梯管理办法》,打出政策“组合拳”。新规明确“一户申请即可启动”,并为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加快意愿征询。在审批上“做减法”,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和施工许可证,实行联合审查,提升效率。在支持上“做加法”,对每部成功加装的电梯给予10万元财政补贴,对老旧电梯更新给予3万元补贴,切实减轻居民经济负担。这一系列举措,正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圆上“电梯梦”,实现“一键到家”的便利生活。
从脚下之路到居家之梯,从历史街区到现代社区,湖北三城的城市更新实践,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织就一幅幅温暖的民生画卷。这些探索表明,唯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城市更新才能真正更新出温度、更新出幸福。
近期,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关于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四川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勾勒了清晰蓝图。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城市发展需求的精准回应,更将在工程建设领域掀起深刻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3月10日,惠州市住建局发布信息,住建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提及建设“好房子”的三方面举措: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层高提至不低于3米;推广新技术等并推动全屋智能;打造不同面积和价位的好房子。同时,住建部将从巩固政策效果等四方面稳住楼市。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