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九江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污水治理与绿色转型,建成智慧管网超2300公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82%,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通过岸线修复、防洪治理和产业节能降碳,打造百里长江风光带,创建40家国家绿色工厂,绘就“一湖清水入江、一江碧水东流”美丽图景。
暑期的九江琵琶亭景区,游人如织。登楼远眺,江面船舶穿梭,岸线绿意连绵,澄澈江水奔流东去,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画卷徐徐铺展。作为江西省唯一临江的城市,九江全揽152公里长江江西段岸线和鄱阳湖三分之二的水域,肩负着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九江坚定不移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过去,中心城区曾面临生活污水直排、黑臭水体频现的困扰。自2024年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九江污水厂网河湖一体化项目启动以来,治理成效显著。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已建成智慧污网2314.44公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由2022年的67.5%跃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82%,日处理能力从17万立方米提升至36.5万立方米,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2025年,九江再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5.42亿元,用于沿江污水系统综合治理及地下管网改造,推动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九江深入开展长江大保护三年行动,明确10项标志性成果和110项具体措施,系统推进城市污水管网攻坚等重点工作。
在生态修复方面,九江实施江堤外滩改造与堤内景观提升,打造“堤外生态绿化带、堤内园林景观带”的百里长江风光带,让长江岸线成为承载文化、惠及民生的生态廊道。为保障防洪安全,九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76亿元用于长江干流崩岸应急治理,并推进317个长江大保护重大项目,实行专题调度,加快落地见效。
面对传统产业比重较高的现实,九江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今年,联合国家节能中心对84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诊断,量身定制“一企一策”降碳方案,强化技术与金融支持,促进成果落地转化。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园区2家、国家绿色工厂40家、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3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
从污水治理到产业转型,九江正以系统思维和务实举措,持续擦亮生态底色,让“一湖清水入江、一江碧水东流”的美景长存,书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近期,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关于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四川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勾勒了清晰蓝图。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城市发展需求的精准回应,更将在工程建设领域掀起深刻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3月10日,惠州市住建局发布信息,住建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提及建设“好房子”的三方面举措: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层高提至不低于3米;推广新技术等并推动全屋智能;打造不同面积和价位的好房子。同时,住建部将从巩固政策效果等四方面稳住楼市。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