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期,河南省信阳市聚焦城市防汛,通过新建雨水管网、改造易涝区域提升排水能力;濮阳市则针对住宅工程质量易发问题,开展全链条专项整治,严控开裂、渗漏等顽疾。两地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分别从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质量保障入手,持续筑牢城市安全防线,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为切实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河南省多地近期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工程质量领域持续发力,通过精准施策、系统治理,为城市发展筑牢“安全堤”、守护“安居梦”。
信阳:疏通“地下脉络” 织密防汛安全网
信阳市以汛期安全为核心,全力推进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升级。针对陆军学院西沟、未来胡同等易涝区域,工程人员采取“分段施工、错峰作业”模式,科学规划新建雨渠:在陆军学院西沟片区,沿鸡公山大街东侧新建宽5米、高2.5米的大型
,直排浉河,根治上游积水;未来胡同区域则铺设总长604米、管径DN300至DN1000的新建,解决雨污合流、管道老化导致的倒灌问题。据悉,自去年以来,信阳市累计新建雨水管网114公里、139公里、供水管网19公里,通过河道截污整治、污水处理设施升级等系列工程,全面提升城市防汛能力,为市民营造“安心、舒心、放心”的生活环境。濮阳:严控住宅质量 守护群众“安居底线”
为回应群众对住宅质量的关切,濮阳市自7月起开展住宅工程质量易发问题专项整治,聚焦开裂、渗漏、隔声差、串味、几何尺寸偏差等“高频痛点”。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对全市104个在建(新建)住宅项目实施全链条监督检查,重点核查
、、节能保温等关键节点,抽测建筑材料质量,目前已发现问题603项,完成整改531项。同时,濮阳严格落实施工图审查、材料进场检验、工程验收管理等制度,逐步推行“先验房后收房”,并完善《住宅工程质量监管手册》等政策文件,以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推动住宅工程品质提升,切实维护群众“住有所居”的根本利益。从信阳的“地下管网革命”到濮阳的“住宅质量攻坚”,河南省各地正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既筑牢防汛安全、工程质量等“硬底线”,也回应民生期盼、提升生活“软环境”,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民生温度。
近期,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关于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四川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勾勒了清晰蓝图。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城市发展需求的精准回应,更将在工程建设领域掀起深刻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3月10日,惠州市住建局发布信息,住建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提及建设“好房子”的三方面举措: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层高提至不低于3米;推广新技术等并推动全屋智能;打造不同面积和价位的好房子。同时,住建部将从巩固政策效果等四方面稳住楼市。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