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吉林省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宜居、安全、文化与智慧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昌邑区以“问需于民”推动53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4.26万户居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更新样板。
时隔10年,党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为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吉林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锚定建设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笃行实干,奋力书写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时代以来,吉林省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全省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7%跃升至2024年的65.76%,长春现代化都市圈集聚效应显著,一批县城特色发展凸显。城市宜居宜业水平持续提升,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40.8公里,供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均接近或超过99%,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9.34万套,改造老旧小区7035个,惠及居民超139万户。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不断完善,历史建筑数量达10年前的4倍,长春新民大街、人民广场等“老地标”焕发新生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7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15平方米,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和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站在新起点,吉林省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全面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聚焦提升人居环境,健全住房供应体系,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快“好房子”建设,构建5—15分钟“全龄友好”生活圈。强化城市安全韧性,加强房屋、安全管理,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内涝治理和应急救援能力。注重历史文化活态传承,严控“老城再拆”,挖掘红色、冰雪、工业文化资源,打造精品街区和城市文化窗口。推动绿色智慧发展,推广绿色建筑和智能建造,加快市政设施智能化改造,2027年底前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全覆盖,推进“一网统管”智慧治理。
在具体实践中,吉林市昌邑区成为城市更新的生动缩影。今年4月启动的5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居民4.26万户,目前已完成雨污管线改造,整体进度超70%,预计10月末全面竣工。为破解“需求错位”,昌邑区创新推行“三问于民”工作法——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通过逐户走访、召开恳谈会,精准收集居民诉求202条,形成“一小区一清单”。同时构建“三个一”工作体系:一套专班统筹协调,解决施工难题89个;一张清单明确责任,挂图作战;一笔资金精准投放,优先保障基础类改造。更注重“改管结合”,提前引入物业企业,确保改造后管理无缝衔接,建立长效维护机制。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城市工作指明方向,也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赋予新使命。吉林省住建系统将勇担排头兵责任,以创新思维、改革举措和务实作风,推动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蓝图在白山松水间落地生根,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期,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关于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四川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勾勒了清晰蓝图。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城市发展需求的精准回应,更将在工程建设领域掀起深刻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3月10日,惠州市住建局发布信息,住建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提及建设“好房子”的三方面举措: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层高提至不低于3米;推广新技术等并推动全屋智能;打造不同面积和价位的好房子。同时,住建部将从巩固政策效果等四方面稳住楼市。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