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北京市海淀区通过挖潜新建、错时共享、路侧增划等方式,2025年上半年累计新增停车位超万个,有效缓解居民停车难题。废弃煤场变身立体停车楼、写字楼车位夜间共享、道路空间科学利用,多措并举提升停车供给。
曾经堆满垃圾的废弃
场,如今“折叠”成四层高的崭新停车楼;写字楼的车位在夜晚向居民敞开大门;道路两侧科学“挤”出更多停车空间……北京市海淀区正巧解居民“停车难”问题。2025年上半年,全区累计新增各类停车位超万个,其中挖潜新建7199个,错时共享2512个,规范施划路侧停车位1963个,切实提升了群众出行幸福感。在海淀街道紫金庄园小区,一座崭新的4层立体停车楼已投入使用。这里曾是长期堆放生活垃圾的废弃煤场。作为1997年建成的小区,紫金庄园过去车位缺口约200个,居民下班后常常为找车位绕行二三十分钟。“以前最头疼的就是停车,现在终于有地方停了。”居民张先生感慨道。
为破解难题,有关部门积极协调资源,通过城市更新项目“唤醒”小区内部“沉睡空间”。海淀街道联合区城管部门,将原锅炉房储煤场改造为立体停车楼,新增59个车位,实现“废弃空间”向“折叠空间”的华丽转身。
与此同时,海淀区还充分挖掘周边企事业单位用地潜力。例如,在湖北大厦院内东侧新建一座10层立体停车设施,提供40个车位,服务大厦员工及周边社区居民,有效缓解了中关村南大街40号院等老旧小区的停车压力。
为盘活闲置资源,海淀区持续推进错时共享停车模式。2025年新增错时共享车位2512个,推行“白天你停,晚上我停”的机制,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写字楼在夜间向周边居民开放停车场,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此外,在什坊院路、馨瑞西路、万安西路、罗庄中路等28条停车需求旺盛的道路,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通过科学勘测与精细规划,新增施划1963个路侧停车位,在保障动态交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挖掘道路空间潜力。
“在完成市级任务基础上,我们计划再新增1000个停车位。”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重点在公共停车用地规划、桥下空间利用、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持续挖潜,不断改善居住区周边停车环境,让市民停车更便捷、更安心。
(转载自《中国建设报》 作者:李祎乔)
近期,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关于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四川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勾勒了清晰蓝图。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城市发展需求的精准回应,更将在工程建设领域掀起深刻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3月10日,惠州市住建局发布信息,住建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提及建设“好房子”的三方面举措: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层高提至不低于3米;推广新技术等并推动全屋智能;打造不同面积和价位的好房子。同时,住建部将从巩固政策效果等四方面稳住楼市。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