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面对高温天气,多地防空洞升级改造为“天然空调房”,提供避暑纳凉服务。这些空间不仅设施齐全、环境舒适,更融合科普、非遗、研学、娱乐等多元活动,让市民在清凉中感受文化魅力,实现人防工程服务民生的新转型。
炎炎夏日,当户外气温节节攀升,不少城市的防空洞正悄然变身“天然空调房”,成为市民避暑纳凉的热门选择。从西安到杭州,从镇江到石家庄,这些曾经的战备设施,如今正以全新的面貌融入城市生活,为市民带来清凉与文化兼具的公共空间。
在陕西省西安市安东街,西安人防纳凉中心全长约1000米,常年恒温25℃左右,可同时容纳千人纳凉。这里不仅配备桌椅、除湿机、热水供应、电视、书报和免费Wi-Fi,更实现了“五通八有”的标准化服务。市民刘女士表示:“这里凉快、环境好,孩子能看书写作业,大人也能聊天休息,非常方便。”
江苏省镇江市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的纳凉点,是当地首个免费开放的人防工程避暑场所。300平方米的空间内,清凉空气扑面而来,除湿机、急救药箱、饮用水、免费Wi-Fi等“避暑套装”一应俱全。常客汤女士感慨:“一件薄外套、一份报纸,在这里坐一坐,很舒服。”
不止于“清凉”,多地防空洞更注重体验升级。河北省石家庄市通山工程纳凉点利用声光电与全息投影技术,打造“时空隧道”“动物世界”“梦幻海洋”等20余个互动场景,还有体感游戏供儿童玩耍,吸引众多家庭前来打卡。一位家长韩女士表示:“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是第一次来,体验非常满意。”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的防空洞则化身多功能文化空间。在提供免费Wi-Fi、茶饮、插座的基础上,新增共享书屋、乒乓球场和“烽火影院”。每日放映《长津湖》《闪闪的红星》等红色影片,让市民在纳凉中重温历史记忆。
在绍兴,人防工程更成为非遗传承与社区服务的舞台。蕺山人防工程内,一场“纳凉市集”热闹开市,棕编、面塑、砖砚、竹刻等非遗技艺现场展示,吸引市民驻足。志愿服务队还提供理发、口腔检查、按摩等便民服务,赢得老年群体点赞。秦阿姨笑着说:“服务免费,手艺又好,真是太贴心了。”
与此同时,塔山人防工程则变身“人防探秘课”研学基地。孩子们在讲解员带领下,探索地下通道的历史印记,了解绍兴茶厂旧址等城市变迁故事。“原来这里不只是乘凉的地方,还是保护我们的地下堡垒!”一位小学生兴奋地表示。
从单一避暑功能到集纳凉、文化、教育、服务于一体的公共空间,防空洞的华丽转身,不仅体现了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也让人防工程在和平年代焕发出新的民生价值。正如相关负责人所说:“人防工程正成为承载民生温度与文化厚度的公共空间。”
近期,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关于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四川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勾勒了清晰蓝图。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城市发展需求的精准回应,更将在工程建设领域掀起深刻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3月10日,惠州市住建局发布信息,住建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提及建设“好房子”的三方面举措: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层高提至不低于3米;推广新技术等并推动全屋智能;打造不同面积和价位的好房子。同时,住建部将从巩固政策效果等四方面稳住楼市。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