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深圳印发《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计划构建“体系完备、智能先进”的低空基建体系,明确四大建设目标与重点任务。三年内将新建超千个起降点,覆盖社区配送、医疗运输、城市治理等场景,推动低空设施与新能源、市政设施等跨域融合,打造全球低空经济标杆。
广东省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正式发布《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以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为目标,系统布局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治理与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方案》提出构建“体系完备、层次清晰、标准统一、智能先进、跨域融合”的低空基础设施体系,明确四大建设目标:全球总部研发中心、低空高端智造中心、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及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中心。围绕目标,《方案》部署四大重点任务:构建低空起降基础设施、建设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布局低空创新基础设施、强化标准化服务能力。
在起降设施网络建设方面,《方案》聚焦多场景应用需求。针对社区配送,计划新建339个起降点,总规模达413个,提升末端配送效率;结合医疗需求,新建112个医疗物资运输起降点,总规模148个,构建空中医疗急救与物资运输网络;面向商圈、景区等消费场景,新建227个配送起降点,总规模265个,加密即时配送航线,丰富市民消费体验。城市治理领域成为重点,将新建340个以上起降点,总规模超360个,赋能警务、应急救援、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等场景,通过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跨领域融合是《方案》突出亮点。深圳将推动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起降场与新能源超充站等设施融合布局,满足快速充换电需求;探索消防站与城市治理起降点、物流起降点与地面交通站点的复合建设;结合信号灯杆、路灯杆等市政设施打造多功能起降点,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同时,实现起降点与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信息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
为保障落地,《方案》强化组织、空间与资金支持,明确“社会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灵活运用国债、专项债、REITs等工具筹措资金。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等部门将出台《无人机起降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规范场址报批、建设验收、安全监管等流程,健全管理机制。
此次《方案》的发布,标志着深圳低空经济发展进入基础设施加速建设期,通过织密“空中路网”、推动多场景创新应用,为全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深圳路径”。
近期,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关于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四川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勾勒了清晰蓝图。这一政策不仅是对城市发展需求的精准回应,更将在工程建设领域掀起深刻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3月10日,惠州市住建局发布信息,住建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提及建设“好房子”的三方面举措: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层高提至不低于3米;推广新技术等并推动全屋智能;打造不同面积和价位的好房子。同时,住建部将从巩固政策效果等四方面稳住楼市。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