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村镇建设绘就城乡融合新图景

建设快讯 2025-08-02

【导读】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意义重大,为城市发展指明方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积极响应,将贯彻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专业态度和务实举措,全力推进村镇建设高质量发展,在广袤城乡大地上描绘出一幅融合发展的美好画卷。

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意义重大,为城市发展指明方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积极响应,将贯彻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专业态度和务实举措,全力推进村镇建设高质量发展,在广袤城乡大地上描绘出一幅融合发展的美好画卷。

宜居县城:城乡融合的关键节点

县城在我国城镇体系中地位关键,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目前我国有1472个县城,常住人口达1.56亿,服务着约5亿县域人口。推进宜居县城建设,对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协同发展意义非凡。

“先体检、后建设”是宜居县城建设的科学思路。构建完善的县城体检指标系统和方法,从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到县城整体,多维度查找问题。比如在住房方面,检查房屋安全、配套设施等;在社区层面,关注公共活动空间、便民服务设施等;在街区和县城层面,则聚焦交通、环境、公共服务等。通过这样全面的“体检”,能精准找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及影响县城承载力的短板弱项。

针对体检发现的问题,县城建设聚焦多个重点领域。市政基础设施是县城正常运转的基石,补齐其短板能提升县城的功能性;“一老一小”公共服务设施关系到民生福祉,完善这些设施能让县城更具温度;产业配套设施则是县城经济发展的支撑,加强建设能吸引产业集聚,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在谋划建设项目时,坚持“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一体推进,确保项目从设计到长期运行都能发挥最大效益。

县城建设还注重对镇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尊重城乡差异,强化城乡统筹。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动县城基础设施及管护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例如,县城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施可以适当向周边乡村延伸,改善乡村环境;县城的教育、医疗资源可以通过远程服务等方式辐射乡村,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由此形成县镇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加速城乡融合发展。

特色小城镇: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

小城镇“连城带乡”,是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我国现有1.94万个建制镇,镇区常住人口1.65亿。因地制宜推进小城镇建设,对完善城乡服务网络、促进城乡资源流动意义重大。

在重点镇建设上,选择人口聚集、经济增长快、区位重要的镇作为重点。加强这些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供水、供电等,提升其承载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场馆等,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健全产业配套设施,吸引企业入驻,推动产业发展。通过这些举措,将重点镇建设成为安全宜居、设施完善、生活便捷、环境优美、文化繁荣、产业兴旺的宜居宜业美丽小城镇,使其成为带动周边乡村发展的“增长极”。

在面上推进方面,以补齐建制镇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短板为重点。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建设质量,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做到建一个成一个。这不仅能改善小城镇的人居环境,还能减少对周边乡村环境的污染,为城乡居民创造更健康的生活空间。

同时,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配合有关部门对经济规模大、人口增长快的特大镇适时调整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破解制约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让小城镇在发展中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更好地发挥其连接城乡的作用。

传统村落:传承文化的活态遗产

传统村落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8155个中国传统村落构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我们的重要责任。

在保护方面,坚持整体保护原则。对村落格局肌理、传统建筑、历史风貌、民间艺术、乡风民俗等进行全面保护,实现应保尽保。坚决反对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以及违反村民意愿将村民整体迁出的行为。传统村落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只有完整保护,才能让这份文化遗产得以延续。

在利用方面,坚持以用促保。完善村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村民居住和生活条件,让村民愿意留在村里。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特色产业。比如利用传统村落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等产业,促进村民就近就地增收致富。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保护与开发的平衡,避免过度商业化破坏村落的原生态。

突出文化传承,将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相结合。赋予传统村落新的时代内涵,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加强传统建筑工匠培育,传承传统建筑技艺。探索“文化遗产数字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和展示,同时结合产业化发展,创新消费场景,促进文化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民生保障:村镇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兜住民生底线,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农村危房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在脱贫攻坚期间,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等方式,历史性地解决了234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以来,持续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指导各地开展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建立健全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农村低收入群体房屋存在的安全隐患。将符合条件的家庭及时纳入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保障范围,做到发现一户、保障一户,坚决守住农村低收入群体不因房返贫的底线。

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和管理,提升农村建筑施工质量。推广“设计图集+技术服务”模式,为农村建房提供科学的设计方案和专业的技术指导。开展现代宜居农房建设试点,推进农村“好房子”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让农民住得安全、住得舒适。

扎实做好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坚持部县联席会议制度和组团帮扶机制,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助力住房城乡建设部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农村地区在发展中不掉队,共享发展成果。

村镇建设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幸福生活,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将以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行动,狠抓任务落实,推动宜居县城建设、特色小城镇发展、传统村落保护和民生保障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村镇建设必将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绘就出一幅城乡繁荣、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141 1,316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 纠错/举报 原创文章未经造价通授权许可,请勿转载
下一篇:

今日材价行情

市场价 信息价 综合价 历史询价

精品资料

以高质量村镇建设绘就城乡融合新图景

以高质量村镇建设绘就城乡融合新图景

18KB 下载
以高质量村镇建设绘就城乡融合新图景

以高质量村镇建设绘就城乡融合新图景

18KB 下载
厦门以“千万工程”绘城乡融合振兴新图景

厦门以“千万工程”绘城乡融合振兴新图景

19KB 下载
厦门以“千万工程”绘城乡融合振兴新图景

厦门以“千万工程”绘城乡融合振兴新图景

19KB 下载
精选 推荐
免费服务热线: 400-823-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