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应对城市汛期排水压力,天津市今年全面完成中心城区老旧排水管网改造工程,累计完成180公里排水管网的深度检测与精准修复,覆盖市内六区及东丽区、北辰区等153条道路。工程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精细化施工,有效解决市民雨天出行积水难题,提升城市排水系统运行效率,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往年一下大雨,这里就得蹚水,上下班特别不方便。今年几场雨过后,积水明显少了,出行也安心多了。”家住天津市南开区长江道小区的王女士对小区周边排水环境的改善感触颇深。
这一变化源于天津市今年重点推进的中心城区老旧排水管网改造工程。作为2025年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之一,该工程历时数月,已全面完工,累计完成180公里排水管网的“深度体检+精准修复”,有效提升了城市排水能力,为市民汛期出行撑起“安全伞”。
此次改造工程涉及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河北区等市内六区,以及东丽区、北辰区等区域的153条道路下的排水管网。由于部分排水管网已使用二三十年,存在管壁老化、淤堵严重等问题,遇强降雨时易造成路面积水,影响交通并带来安全隐患。
为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天津市今年年初启动集中改造。施工团队不仅对管网内多年淤积的污泥、杂物进行了彻底清理,还对塌管、破损等结构性问题进行精准修复,使排水系统恢复畅通。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工程中大量采用科技手段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例如,管道内窥检测技术如同“地下胃镜”,可清晰识别管壁每一处破损和淤堵;清淤标准细化到“毫米级”,确保管壁洁净度达标;从清淤、修复到验收合格,全过程实现“一条龙”闭环管理,并建立电子档案,确保每一米管道都符合设计排水标准。
目前,天津市排水管理部门正组织人员对153条道路的主干排水管网开展“回头看”巡查,排查潜在隐患,确保180公里“地下防线”稳定运行,切实为城市汛期安全保驾护航。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天津正以更高标准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让市民在雨季出行更加安心、便捷,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3月10日,惠州市住建局发布信息,住建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提及建设“好房子”的三方面举措: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层高提至不低于3米;推广新技术等并推动全屋智能;打造不同面积和价位的好房子。同时,住建部将从巩固政策效果等四方面稳住楼市。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