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十四五”期间,我国交通建设成效显著,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90%。高铁、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首位,农村公路实现广泛通达,民航、快递快速发展,交通科技持续创新,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通报了我国“十四五”时期交通建设的辉煌成果。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已超过90%。
截至2024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增长约1.6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549万公里,新增约29万公里;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达1.76万公里,增加1600公里;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达2971个,新增379个;颁证民航运输机场达263个,新增22个。这些数据标志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八纵八横”高铁网已建成投产81.5%;33条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9.1万公里,覆盖99%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的地级行政单元和91.2%的人口;邮政行业设立营业网点超过50万个。
此外,农村交通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4万公里,实现全国约3万个乡镇、50多万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农村公路等级路比例达97.3%,优良中等路率达94.8%,“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时代已成为历史。
在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的同时,我国交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深中通道、平陆运河、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等世界级工程陆续建成,CR450动车组发布,国产大型邮轮正式运营,C919大型客机实现常态化商业运营。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慧物流蓬勃发展,无人车、无人机、无人船加快推广应用,交通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
出行方式也发生深刻变化。每天约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亿人次通过出租车、网约车实现“门到门”出行。高铁和民航成为快速出行首选,2024年动车组旅客发送量达32.72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75.9%;民航年旅客吞吐量超1000万人次的机场达40个。自驾出行成为跨区域主流方式,平均每天约1.3亿人次选择自驾,占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七成以上。
在物流运输方面,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天揽收快件超过5亿件。2024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过4000亿元,其中交通运输成本降低约2800亿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四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不仅实现了量的飞跃,更实现了质的提升。未来,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将进一步优化,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025年3月10日,惠州市住建局发布信息,住建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提及建设“好房子”的三方面举措: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层高提至不低于3米;推广新技术等并推动全屋智能;打造不同面积和价位的好房子。同时,住建部将从巩固政策效果等四方面稳住楼市。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