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四项标准征意见,涉城市运维等多领域

建设快讯 2025-10-14

【导读】2025年10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重要通知,就《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第1部分:术语和符号》《城镇供热用预制直埋球硅保温管及管件》《耐热聚乙烯(PE-RTII)手动流量调节阀》《装配式地下连续墙预应力混凝土墙板》四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5年10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重要通知,就《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第1部分:术语和符号》《城镇供热用预制直埋球硅保温管及管件》《

》《》四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统一为2025年11月4日。此次四项标准集中征求意见,覆盖城市运行管理、城镇供热、建筑管材、地下工程等多个关键领域,既是落实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具体举措,也为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划定了“技术蓝图”。

一、政策背景:以标准建设推动行业规范化,回应民生与工程需求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从“重规模”向“重质量”“重运维”转型,对行业标准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提出更高要求。此次住建部集中推出四项标准征求意见稿,背后承载着多重政策导向与现实需求。

从国家层面看,《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推动住房城乡建设等领域标准制修订,提升标准供给质量”,此次《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第1部分:术语和符号》作为国家标准,正是响应这一要求的重要成果——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载体,而“术语和符号”的统一,是打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数据壁垒的基础,能避免因概念歧义导致的平台对接不畅、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从民生需求看,城镇供热、建筑管道等领域直接关系居民生活质量。冬季供热管网泄漏、室内温度调控不便,建筑墙体防水性能不足等问题,长期以来是群众关注的焦点。此次《城镇供热用

及管件》《耐热聚乙烯(PE-RTII)手动流量调节阀》两项行业标准,聚焦供热管网的保温性能、管件质量及流量调节的精准性,从技术源头减少供热损耗、提升居民用热舒适度;《装配式地下连续墙预应力混凝土墙板》则针对地下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为城市地下管廊、地铁配套设施等建设提供技术支撑,间接保障居民出行与城市运行安全。

从行业发展看,装配式建筑、智慧运维是当前住建领域的主流趋势。此次四项标准中,既有面向智慧平台的“软标准”(术语规范),也有面向工程材料的“硬标准”(管材、墙板技术参数),形成“软件+硬件”的标准体系互补,能有效引导行业从“粗放施工”向“精细化管理”转型,推动相关企业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与产品质量水平。

二、标准详情:四大领域各有侧重,技术要求锚定行业痛点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四项标准,分属不同领域,但均以“解决行业痛点、提升技术水平”为核心目标,每项标准的起草背景、核心内容各有明确指向。

(一)国家标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第1部分:术语和符号(征求意见稿)》:统一智慧运维“语言体系”

该标准由住建部组织中央财经大学等单位起草,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5年第四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制定,是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系列标准的“开篇之作”。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整合了市政设施、交通出行、环境卫生、应急管理等多领域数据,涉及城管、交通、应急等多个部门,但长期以来,不同地区对“城市部件”“事件处置流程”“数据统计口径”等核心概念的定义存在差异——例如,部分城市将“人行道地砖破损”归为“市政设施事件”,部分城市则归为“环境卫生事件”,导致跨区域数据共享时出现“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问题。

此次标准的核心价值,在于首次从国家标准层面统一相关术语和符号:一方面,明确“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基础数据库”“智能预警模块”等核心术语的定义,避免概念混淆;另一方面,规范数据采集、事件上报、处置反馈等环节的符号标识,确保不同地区平台的界面操作、数据传输格式可兼容。这一标准的落地,将为全国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奠定基础,例如未来跨省市的应急物资调配、环境卫生协同治理等工作,将因“语言统一”大幅提升效率。

(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用预制直埋球硅保温管及管件(征求意见稿)》:破解供热管网“跑冒滴漏”难题

该标准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依据《住建部关于印发2025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制定,直指城镇供热领域的“老大难”问题——管网保温性能不足、管件连接不牢固导致的热量损耗与泄漏。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热依赖大规模管网输送,而传统保温管多采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存在耐高温性能差、使用寿命短(一般8-10年)等问题,部分老旧管网每年因保温失效导致的热量损耗超过15%,不仅增加供热企业成本,也影响居民室内温度。此次标准提出采用“球硅保温材料”替代传统材料,球硅保温材料具有导热系数低(仅为聚氨酯的60%)、耐高温(可承受120℃以上高温)、抗老化(使用寿命可达20年以上)等优势,能大幅降低供热损耗。

同时,标准对管件的连接方式、密封性能、抗压强度等提出明确要求——例如,管件接口需采用“双密封结构”,确保在-30℃至100℃的温度变化范围内不泄漏;管件抗压强度需达到1.6MPa以上,适应地下土壤压力变化。这些技术要求的明确,将倒逼供热管材生产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减少因管件问题导致的管网维修频率,降低居民冬季用热故障投诉率。

(三)行业标准《耐热聚乙烯(PE-RTII)手动流量调节阀(征求意见稿)》:让居民“按需控温”更精准

该标准由北京松田程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聚焦居民室内供热温度调节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此前,部分居民家中采用的传统流量调节阀,存在耐热性能差(长期使用易因热水温度过高变形)、调节精度低(旋钮转动多圈才能明显改变流量)等问题,导致居民无法根据需求精准控制室内温度,要么“过热浪费”,要么“温度不足”。

标准中明确的“耐热聚乙烯(PE-RTII)”材料,是当前国际主流的热水管专用材料,具有耐高温(长期使用温度可达95℃)、抗蠕变(长期受力不易变形)、耐腐蚀(不生锈、不结垢)等特点,能确保调节阀长期稳定运行。

此外,标准对调节阀的“调节精度”提出具体要求:旋钮每转动15°,流量变化幅度需控制在5%-10%之间,且调节后流量波动不超过3%。这意味着居民只需轻微转动旋钮,就能实现室内温度的精准调控,既提升居住舒适度,也有助于节约供热能源——据测算,精准控温可使家庭供热能耗降低8%-12%。

(四)行业标准《装配式地下连续墙预应力混凝土墙板(征求意见稿)》:提升地下工程“安全与效率”

该标准由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针对装配式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质量不稳定、耐久性不足”等问题,为预应力混凝土墙板制定技术规范。

地下连续墙是城市地下管廊、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等工程的核心结构,承担着挡土、止水、承重等重要功能,其质量直接关系地下工程的安全与使用寿命。传统地下连续墙多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工艺,存在施工周期长(需等待混凝土养护成型)、质量受环境影响大(雨天、低温易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等问题;而装配式地下连续墙采用工厂预制墙板,现场拼装施工,能大幅缩短工期,但此前缺乏统一的墙板技术标准,导致部分预制墙板存在强度不足、拼接处漏水等隐患。

此次标准明确了预应力混凝土墙板的核心技术参数:一是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40,确保墙板承载能力;二是采用“后张法预应力”工艺,使墙板在拼装后具有抗裂性能,避免因土壤压力导致墙板开裂;三是墙板拼接处需设置“止水条+注浆孔”双重防水措施,确保地下工程不漏水。同时,标准对墙板的工厂预制流程(如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养护时间)也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每一块预制墙板的质量均符合规范。

这一标准的落地,将推动装配式地下连续墙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据行业测算,采用符合标准的预制墙板,地下连续墙施工周期可缩短30%-40%,防水合格率提升至98%以上,同时减少现场建筑垃圾产生量,符合“绿色建筑”发展要求。

三、反馈路径:多渠道保障公众参与,确保标准科学合理

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确保四项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与可操作性,住建部为每项标准均明确了两种反馈途径,方便有关单位与公众提交意见建议。

(一)《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第1部分:术语和符号》反馈方式

由于该标准涉及智慧城市、数据管理等跨领域内容,住建部特别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城市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等相关单位,从“术语实用性”“符号辨识度”“与现有平台兼容性”等角度提出意见,例如是否需要增加“智慧巡检机器人”“AI预警阈值”等新兴术语的定义。

(二)《城镇供热用预制直埋球硅保温管及管件》反馈方式

针对该标准,住建部重点征集供热企业、管材生产企业、市政工程施工单位的意见,例如球硅保温材料的采购成本是否过高、管件连接方式是否便于现场施工、标准中的技术参数是否与现有供热管网兼容性等,确保标准既满足技术要求,又符合行业实际应用场景。

(三)《耐热聚乙烯(PE-RTII)手动流量调节阀》反馈方式

考虑到该标准直接关系居民生活,住建部鼓励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居民个人等从“使用便利性”“价格可接受度”等角度提出意见,例如调节阀的旋钮设计是否便于老年人操作、标准实施后是否会导致居民用热成本上涨等,确保标准兼顾技术先进性与民生可接受性。

(四)《装配式地下连续墙预应力混凝土墙板》反馈方式

该标准的反馈重点面向建筑施工企业、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地下工程设计单位,住建部希望征集到关于“墙板运输便利性”“现场拼装效率”“与其他地下结构衔接性”等方面的意见,例如预制墙板的重量是否适合现场吊装、拼接工艺是否需要简化等,推动标准更贴合工程实际施工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意见反馈需在2025年11月4日前提交,逾期将不再受理;同时,建议反馈意见时附具体理由或数据支撑,以便起草单位更好地评估与采纳——例如,若认为某一技术参数过高,可提供本地区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数据,说明实施难度。

四、行业意义:四项标准落地将重塑三大领域发展格局

此次住建部公开征求意见的四项标准,虽分属不同领域,但共同指向“提升行业质量、保障民生安全、推动绿色发展”的核心目标,其落地实施将对城市运行管理、城镇供热、地下工程三大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一)城市运行管理:从“分散管理”向“智慧协同”跨越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第1部分:术语和符号》的落地,将解决长期以来城市管理“数据不通、概念不一”的问题。例如,以往甲市的“路灯故障”数据无法直接接入乙市的管理平台,需重新录入、转换格式;标准实施后,全国城市采用统一的术语与符号,跨区域数据共享将实现“无缝对接”。

在此基础上,住建部可进一步推动全国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联网运行”,形成“国家-省-市-区(县)”四级管理体系——例如,某一城市发生暴雨内涝,可通过平台快速调取周边城市的应急排水设备数据,实现跨区域资源调配;同时,统一的术语体系也便于公众理解城市管理信息,例如通过政务APP查询“市政设施维修进度”时,不会因术语差异产生误解,提升政府服务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二)城镇供热:从“粗放供给”向“精准节能”转型

《城镇供热用预制直埋球硅保温管及管件》与《耐热聚乙烯(PE-RTII)手动流量调节阀》两项标准的组合实施,将构建“管网保温+终端调控”的全链条技术体系,推动城镇供热从“按需供给”向“按需控温”升级。

对供热企业而言,球硅保温管的应用可使管网热量损耗降低至8%以下,每年减少大量能源成本;同时,精准的流量调节阀能减少居民因温度不适导致的投诉,提升服务质量。对居民而言,精准控温可避免“开窗放热”的浪费现象,降低冬季取暖成本;对社会而言,两项标准的实施预计可使全国城镇供热能耗降低10%-15%,相当于每年减少数千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三)地下工程:从“现场浇筑”向“装配式建造”提速

《装配式地下连续墙预应力混凝土墙板》标准的落地,将为装配式地下工程提供“技术准绳”,加速行业从传统施工向工业化建造转型。一方面,统一的技术标准将降低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研发成本——以往企业需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调整生产工艺,标准实施后可实现“标准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明确的质量要求将增强业主单位对装配式技术的信任,推动更多城市地下管廊、地铁项目采用装配式工艺。

据住建部相关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装配式地下连续墙的应用占比仅为15%;预计标准实施后,未来3-5年内这一比例将提升至40%以上,不仅能缩短地下工程施工周期,还能减少现场粉尘、噪音污染,推动城市建设向“绿色、高效、安全”方向发展。

以标准为基,筑牢住建领域高质量发展根基

此次住建部集中公开征求四项标准意见,既是对国家标准化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对民生需求、行业痛点的精准回应。从统一城市管理“语言”到提升供热质量,从优化居民用热体验到推动地下工程工业化,四项标准虽各有侧重,但共同构建起住建领域“技术规范+民生保障+绿色发展”的标准体系框架。

当前,四项标准正处于征求意见的关键阶段,社会各界的每一条意见建议,都将成为标准完善的重要参考。期待有关单位、行业从业者及公众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四项标准科学落地,为我国城市建设与住房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270 1,96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 纠错/举报 原创文章未经造价通授权许可,请勿转载

今日材价行情

市场价 信息价 综合价 历史询价

精品资料

城市运维方案

12,522KB 下载
“螺旋风管和附件”等四项船用标准投入使用

“螺旋风管和附件”等四项船用标准投入使用

162KB 下载
住建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住建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118KB 下载
住建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住建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118KB 下载
精选 推荐
免费服务热线: 400-823-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