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新规驱动下工程建设领域的变革与走向

建设快讯 2025-08-10

【导读】近日,云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了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通知,涉及一系列政策调整与规范更新,对本地乃至全国的工程建设行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此次政策变动聚焦于工程造价管理、建设模式优化以及行业监管强化等核心议题,标志着工程建设领域正迈向更为市场化、规范化与数字化的新阶段。

云浮新规驱动下工程建设领域的变革与走向

近日,云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了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通知,涉及一系列政策调整与规范更新,对本地乃至全国的工程建设行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此次政策变动聚焦于工程造价管理、建设模式优化以及行业监管强化等核心议题,标志着工程建设领域正迈向更为市场化、规范化与数字化的新阶段。

工程造价管理:从政府定额到企业自主定价的转型

从工程造价管理层面来看,2025年9月1日起生效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带来了颠覆性变革。新标准明确摒弃以政府定额作为最高投标限价和投标报价的主要依据,转而倡导企业依据自身历史数据、市场价格信息及成本消耗指标进行综合定价。这一转变绝非简单的计价方式调整,而是对整个行业定价逻辑的重塑。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这意味着必须加速建立企业定额数据库,而这个数据库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企业对过往数十年的项目数据进行系统梳理,包括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成本、不同季节的材料损耗率、不同工种的人工效率等。以一家具有二十年市政工程施工经验的企业为例,其在整理数据时发现,在雨季进行地下管道施工,材料损耗率比旱季高出15%左右,人工效率则下降约10%,这些细节都将成为企业定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企业在投标报价时更精准地核算成本,既保证合理利润,又能凭借价格优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造价咨询机构同样面临巨大挑战与机遇。以往依赖政府定额进行造价核算的模式将彻底改变,它们必须强化市场询价能力,建立覆盖更广、更新更及时的价格信息网络。例如,某造价咨询公司为了应对新规,专门组建了一支市场调研团队,每天收集全国各地主要建材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与上百家劳务公司保持实时沟通,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技能水平工人的薪酬标准。同时,该公司还引入了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历史价格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材料价格走势,为客户提供更具前瞻性的造价服务。在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的造价咨询中,该公司凭借精准的市场价格预测,帮助业主提前锁定了部分建材价格,避免了因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超支,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认可。

工程建设模式:EPC项目计价规则的重构与完善

在工程建设模式方面,EPC(设计采购施工)项目计价规则得到重构,“模拟清单+费率报价”模式被纳入国家标准,且招标文件必须清晰界定工程量偏差调整规则,如±15%触发调价机制。这一举措的背后,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EPC项目长期存在的计价纠纷问题。

EPC模式作为一种集成化的建设模式,本应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的无缝衔接,提高项目效率,但由于计价规则不明确,往往导致纠纷不断。此前,某EPC商业综合体项目就因模拟清单量差达20%,引发了长达两年的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就工程量的计算标准、价格的调整方式各执一词,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使得项目进度受到严重影响,给业主和施工方都带来了巨大损失。

新规实施后,这种情况将得到有效改善。“模拟清单+费率报价”模式要求在项目初期就对工程量进行初步估算,并确定合理的费率范围,同时明确工程量偏差的调整规则,让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就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在某新建机场的EPC项目中,业主严格按照新规编制招标文件,明确了±15%的工程量偏差调整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变化,部分地基处理的工程量超出了原清单量的18%,按照合同约定,双方顺利完成了价格调整,项目得以顺利推进,避免了纠纷的发生。这不仅提高了EPC项目的实施效率,也增强了企业参与EPC项目的信心,推动EPC模式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进一步普及。

绿色施工:政策引导下的行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色施工成为政策关注焦点,新增的“低碳施工措施费”专项清单项要求投标时独立报价并附上计算依据,结算时依据实际碳排放量动态调整。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必须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更加环保、低碳的技术和工艺。例如,某建筑集团在一个住宅项目中,引入了太阳能发电系统为施工现场供电,采用电动工程机械替代传统燃油机械,同时对施工废料进行分类回收和再利用。这些措施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降低了施工成本。在投标时,该集团根据这些低碳措施的实际投入进行了独立报价,并附上了详细的计算依据,最终成功中标。在结算时,由于实际碳排放量低于预期,该集团获得了相应的费用奖励,进一步激励了企业推行绿色施工的积极性。

同时,这一政策也将推动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发展。新型建材企业将加大研发力度,生产出更加环保、低碳的建筑材料;节能设备制造商将不断改进产品性能,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例如,某新型建材公司研发出一种以工业废料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其保温性能优于传统材料,且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大幅降低。这种材料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众多建筑企业的青睐,市场需求迅速增长。这不仅为相关企业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也为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行业发展趋势:数字化、智能化与监管强化并行

随着政策的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将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数字化技术应用将更加广泛深入,BIM(建筑信息模型)模型计量法定化,经双签确认的BIM模型可直接作为结算依据,这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工程量计算方式。传统的工程量计算主要依赖人工识图和计算,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误差。而BIM模型是一个包含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三维模型,能够自动计算工程量,且计算结果准确无误。在某地铁项目中,施工单位和业主通过BIM模型进行工程量计量,不仅计算时间从原来的一个月缩短到三天,还消除了双方在工程量计算上的争议,大大提高了结算效率。

同时,智能建造计价公式的明确,如建筑机器人作业费的计算方式,将加速智能建造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普及。建筑机器人具有高效、精准、不知疲倦的特点,能够完成许多人工难以完成的工作。例如,某建筑公司引入了墙体砌筑机器人,该机器人每天的砌筑量相当于5名熟练工人的工作量,且砌筑质量更加稳定。根据智能建造计价公式,该公司在计算建筑机器人作业费时,综合考虑了机器人的购置成本、维护成本、能源消耗等因素,制定了合理的报价。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也为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行业监管也将持续强化。住建部正积极推进工程造价立法工作,拟在建筑法修订中增加“工程造价”相关章节,涵盖造价总体要求、管理机构职责、国有资金项目造价控制及价款结算规定等内容。这将进一步完善造价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为行业监管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依据。例如,在以往的国有资金项目中,由于缺乏明确的造价控制规定,部分项目存在超概算、超预算的问题。一旦工程造价立法完成,国有资金项目的造价控制将有法可依,监管部门可以依法对项目造价进行严格监管,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此外,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行政处罚、司法判决等信息及时归集至全国工程造价咨询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动态监管。这将促使企业规范经营行为,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例如,某造价咨询公司因在一个项目中提供虚假造价信息被行政处罚,该信息及时录入了全国工程造价咨询管理系统。此后,该公司在参与其他项目的投标时,由于信用记录不良而被拒之门外,这对其他企业起到了强烈的警示作用,有效维护了建筑市场秩序。

政策驱动下的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云浮市住建局发布的政策调整,是工程建设领域适应市场发展、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举措。在政策引导下,企业需积极转型升级,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优化造价管理体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共同推动工程建设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它将推动工程建设领域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85 7,616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 纠错/举报 原创文章未经造价通授权许可,请勿转载
下一篇:

今日材价行情

市场价 信息价 综合价 历史询价

精品资料

云浮新规驱动下工程建设领域的变革与走向

云浮新规驱动下工程建设领域的变革与走向

155KB 下载
城市更新政策驱动下:工程建设领域的变革与发展新态势

城市更新政策驱动下:工程建设领域的变革与发展新态势

16KB 下载

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现状与防范

15KB 下载
广州启动工程建设领域“挂证”专项治理行动

广州启动工程建设领域“挂证”专项治理行动

14KB 下载
精选 推荐
免费服务热线: 400-823-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