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9月24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上海市新型建设工程材料认定管理办法》(沪建规范〔2025〕13号),该办法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有效期至2030年10月31日。
2025年9月24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上海市认定管理办法》(沪建规范〔2025〕13号),该办法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有效期至2030年10月31日。作为推动本市建筑领域科技创新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政策举措,这一新规的出台标志着上海在建设工程材料管理方面迈出了制度化、规范化和前瞻性的关键一步。本文将深入解读该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政策亮点及其对建筑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一、政策背景:响应国家战略,引领建材行业转型升级
当前,全球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交汇期,新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在此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绿色转型。
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始终走在建筑科技与绿色发展的前沿。此次出台的《上海市新型建设工程材料认定管理办法》,正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规范尚无国家标准的新型建设工程材料的认定流程,鼓励节约能源、科技含量高、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在建设工程中的推广应用,从而促进建材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二、适用范围明确:聚焦“无标可依”的先进材料
《办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了其适用范围:适用于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但已在至少一个建设工程中试点应用,且技术先进、产权明晰、符合本市新型建设工程材料推广指引目录的材料。
这一界定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在实际工程建设中,许多创新性材料因缺乏统一标准而难以大规模推广,导致“有技术无市场”的困境。通过建立专门的认定机制,上海为这些“无标可依”但具备先进性能的新材料开辟了合法合规的应用通道,既保障了工程质量安全,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制度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强调新材料必须“在一个以上建设工程试点应用”,这意味着政策并非鼓励“实验室产品”直接进入市场,而是要求经过实践检验,确保其在真实工程环境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三、认定流程规范:全流程闭环管理,确保公平公正
《办法》构建了一套科学、透明、高效的新型建材认定流程,涵盖申请、受理、技术评估、公示、发证及后续监管等环节,形成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
申请单位可通过“一网通办”平台进行网上申报,提交包括企业标准、型式检验报告、试点工程证明、质量管理体系等在内的七项核心材料。市市场管理总站负责受理审核,并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技术评估是认定过程的关键环节。《办法》规定,评估工作由专家团队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反对票不超过1票方可通过。同时,允许采信已有“两新”技术论证结论,避免重复评审,提高效率。评估通过后,结果将在官网公示5个工作日,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认定工作的公开透明。
整个流程设计体现了“放管服”改革精神,在简化程序的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又守住质量安全底线。
四、强化全过程监管:从生产到使用全链条追溯
《办法》不仅关注材料的“准入”,更重视其“使用”和“后效”。第七条明确规定,建设单位需建立新材料应用管控制度,定期开展质量回访;设计单位要在文件中明确风险防范措施;施工单位须制定专项施工工艺规程。
此外,新材料供应企业需通过统一的建材监管信息系统报送供应信息,实现材料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市市场管理总站将联合市安质监总站开展应用后评估,形成年度报告上报主管部门。这种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模式,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保障工程长期安全可靠。
五、动态管理机制:证书可续期,违规将被撤销
《认定证书》有效期为3年,可续期一次。续期申请需提交有效期内的应用情况、标准更新等材料,并经过新一轮评估。若企业未按规定报送信息或材料质量不合格,将不予续期。
更为严格的是,《办法》第九条明确列出四种撤销证书的情形,包括以欺骗手段获取证书、施工现场抽检不合格、存在专利侵权等。这体现了“宽进严管”的监管思路,维护了政策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六、政策意义深远:助力上海打造绿色智能建造高地
《上海市新型建设工程材料认定管理办法》的出台,不仅是对现有建材管理体系的完善,更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它将有效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更多环保、节能、高性能的新材料进入市场,助力上海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智能建造高地。
可以预见,随着该办法的实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建材将加速落地应用,为城市更新、低碳建筑、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这一制度创新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
总之,这是一项兼具前瞻性、系统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文件,标志着上海在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又迈出坚实一步。
近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磅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这一行动并非孤立之举,而是深度对接《首都标准化发展纲要2035》的战略部署。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引发了工程建设领域的广泛关注。该标准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取代原有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
近日,云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了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通知,涉及一系列政策调整与规范更新,对本地乃至全国的工程建设行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此次政策变动聚焦于工程造价管理、建设模式优化以及行业监管强化等核心议题,标志着工程建设领域正迈向更为市场化、规范化与数字化的新阶段。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