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9月26日,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站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建设工程造价纠纷咨询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粤标定函〔2025〕28号),对全省范围内的建设工程造价纠纷咨询处理工作提出新要求。
2025年9月26日,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站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建设工程造价纠纷咨询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粤标定函〔2025〕28号),对全省范围内的建设工程造价纠纷咨询处理工作提出新要求。这一通知的出台,标志着广东省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升工程造价争议解决效率、加强行业信用监管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该政策不仅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造价咨询机构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引,也预示着未来造价行业的执业行为将更加透明、公正与可追溯。
一、坚持属地管理,构建层级化纠纷处理机制
通知第一条明确提出“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这是本次政策调整的核心之一。根据规定,当发承包双方发生计价争议时,必须首先向项目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造价管理部门提交申请,由地方主管部门先行介入协调或初步处理。只有在当地部门认为问题复杂、需更高层级支持的情况下,方可通过“广东省建设工程造价纠纷处理系统”(以下简称“纠纷系统”)进行上报。
此举旨在建立一个“基层优先、逐级上报”的纠纷处理链条,避免大量争议事项直接涌入省级平台,造成资源浪费和响应延迟。同时,要求上传至系统的咨询申请函必须加盖市级造价管理部门公章,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府在工程管理中的责任主体地位,有助于提升地方主管部门的履职积极性与专业能力。
这一制度设计体现了政府治理精细化的趋势——既保障了争议处理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又避免了行政资源的过度集中,有利于形成高效、有序的纠纷化解机制。
二、强化独立性要求,压实咨询单位责任
此次通知最引人关注的内容之一,是明确要求造价咨询单位及其执业人员在参与纠纷处理时必须保持独立性与客观性。文件强调,提供服务的造价企业应遵循“客观公正、平等自愿、诚实守信、法定优先、有约从约”的计价原则,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更为严格的是,在申请人通过“纠纷系统”提交材料时,必须如实填写项目的造价咨询单位名称及其处理意见,并附上单位公章。此外,负责该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的一级注册造价工程师,还需在申请函上亲笔签名并加盖个人执业印章。这一举措将个人执业行为与法律责任紧密绑定,极大提升了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若项目本身未委托第三方造价咨询单位,则应在系统中明确标注“无”。这不仅防止了信息隐瞒,也为后续可能的责任追究提供了依据。可以预见,未来造价咨询公司将更加审慎对待每一个项目的服务质量,以规避因意见不当而带来的信用风险甚至法律后果。
三、纳入信用记录,推动行业自律发展
通知中多次提及“相关执业行为将纳入其信用记录”,这是广东推动工程造价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信号。随着建筑市场日益规范化,传统的资质管理正逐步向“信用+监管”模式转型。此次政策明确将造价咨询单位及注册造价师在纠纷处理中的表现记入信用档案,意味着一旦出现虚假陈述、倾向性判断或程序违规等问题,相关主体将面临信誉受损、业务受限等连锁反应。
这种“一次失信,处处受限”的机制,将倒逼企业和个人提高专业水准和服务质量。长期来看,有助于淘汰不规范的小型机构,促进行业优胜劣汰,形成以诚信为基础的竞争格局。
与此同时,信用信息的公开透明也将增强社会监督力度,让业主单位在选择服务机构时拥有更多参考依据,从而提升整个工程建设领域的公信力。
四、严控材料完整性,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为了确保纠纷处理工作的严肃性和有效性,通知还特别强调:“材料不完整的,将不予受理。”这意味着申请人必须严格按照“纠纷系统办事指南”准备全套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合同文件、计价依据、过程变更记录以及咨询单位出具的意见书等。
尤其在涉及多方利益博弈的重大工程项目中,材料的真实、完整直接关系到争议裁决的公正性。过去一些案例中,由于证据缺失或表述模糊,导致争议久拖不决,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资金结算。此次规定无疑是对症下药,通过前置审核机制减少无效申请,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此外,系统化、电子化的申报流程也有助于实现全流程留痕、可追溯管理,为未来的数据分析、政策评估和风险预警打下基础。
五、政策意义深远,引领全国改革方向
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广东在工程建设领域的管理制度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此次发布的通知虽聚焦于“造价纠纷咨询”,实则牵动整个建筑产业链的运行逻辑。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操作规范,更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它回应了当前建筑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结算难、争议多、周期长”痛点;通过强化第三方机构作用和信用约束,推动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专业支撑”的多元共治格局;也为其他省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板。
展望未来,随着BIM技术、大数据审计和智能合约的应用深化,工程造价管理将进一步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而此次政策的出台,正是为这些新技术落地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以制度之力守护工程正义
建设工程造价纠纷看似是数字之争,实则是利益之搏,背后牵涉成千上万劳动者的工资、企业的现金流乃至公共项目的顺利推进。广东省此次出台的新规,用制度的力量为公平计价保驾护航,既是对市场主体的规范,也是对行业发展信心的提振。
可以预见,在这套新机制运行之下,造价咨询行业将迎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唯有专业、独立、诚信者才能立足。而对于整个建筑业而言,这无疑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一步。
近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磅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这一行动并非孤立之举,而是深度对接《首都标准化发展纲要2035》的战略部署。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引发了工程建设领域的广泛关注。该标准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取代原有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
近日,云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了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通知,涉及一系列政策调整与规范更新,对本地乃至全国的工程建设行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此次政策变动聚焦于工程造价管理、建设模式优化以及行业监管强化等核心议题,标志着工程建设领域正迈向更为市场化、规范化与数字化的新阶段。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