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9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转载《经济日报》文章《充分发挥城市更新的带动作用》,系统阐述了当前我国城市更新工作的进展、成效与未来方向。在城镇化进程进入中后期、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型的背景下,城市更新已从单纯的“拆旧建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推动经济稳增长、扩内需、促转型的关键抓手。
2025年9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转载《经济日报》文章《充分发挥城市更新的带动作用》,系统阐述了当前我国城市更新工作的进展、成效与未来方向。在城镇化进程进入中后期、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型的背景下,城市更新已从单纯的“拆旧建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推动经济稳增长、扩内需、促转型的关键抓手。这一政策导向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量,也预示着未来数万亿元级投资机遇的释放。
一、城市更新市场空间广阔,“十五五”期间总容量或达20万亿元
文章指出,城市更新作为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涵盖八大主要任务: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实施老旧街区与厂区更新、推进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升级基础设施以及修复生态系统和历史文化保护。这八项任务构成了当前城市更新的核心框架。
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全国每年城市更新投资项目稳定在6万个左右,年度完成投资额超过2.5万亿元。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业内测算显示,“十五五”期间(2026—2030年),我国城市更新市场的总容量预计将达到约20万亿元。其中:
老旧小区改造需投资8万亿元以上;
城中村及危旧房改造总投资约2.5万亿元;
地下管网升级改造投资需求达4万亿元,且智慧化改造占比将提升至30%;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领域投资规模约为2万亿元。
如此庞大的资金体量,不仅为建筑业、建材业、家居家电等行业带来持续需求,也为社会资本参与提供了广阔舞台,标志着城市更新正从政府主导逐步向市场化、多元化投融资模式转变。
二、拉动内需与消费升级:城市更新的双重经济效应
城市更新不仅是改善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更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引擎。我国城镇现有房屋总量高达662亿平方米,市政管网超360万公里,道路23万条,桥梁近9万座,庞大的存量资产意味着巨大的更新潜力。
一方面,城市更新直接带动等上游原材料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老旧街区、厂区和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过程中,通过植入文化、旅游、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打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有效激发居民消费活力。例如,北京798艺术区、上海田子坊等成功案例表明,老厂房、旧街区经活化利用后,可转变为人气旺盛的城市消费新地标。
此外,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了住房品质,满足群众对“好房子”的期待,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支持行业向精细化、服务化转型,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同时,绿色低碳技术、智慧家居系统在更新项目中的推广应用,也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
三、企业转型新赛道:中建集团引领城市更新规模化发展
面对城市更新带来的巨大机遇,越来越多企业将其视为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文章特别提到中国建筑集团(中建)的实践——这家以传统房建和基建见长的企业,已主动布局城市更新赛道。
中建集团专门编制《城市更新业务工作指引》,并在北京市承担了220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打造了如“北京中海大吉巷”等一批标杆项目。2025年上半年,其城市更新项目新签合同额突破1600亿元,同比增长10%,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这一趋势表明,未来的城市更新项目不再仅依赖施工能力,更需要企业具备咨询、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能力。那些能够整合资源、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这也倒逼建筑业和房地产企业加速从“开发商”向“城市运营商”角色转变。
四、政策与金融双轮驱动:中央财政加码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为保障城市更新可持续推进,国家正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2025年6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评选结果,北京等20个城市入围。未来几年,中央财政计划投入超过200亿元,重点支持这些城市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更新机制。
与此同时,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发国债等多种工具也被用于支持地方城市更新项目。金融方面,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保险、信托等非银金融机构则通过债权、股权、物权等多种方式参与投资,形成多层次融资体系。
更重要的是,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吸引社会资本、社区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更新过程,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这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模式,有望破解以往城市更新中常见的资金不足、动力缺失难题。
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
正如文章所强调,城市更新正在成为新时代城市工作的关键抓手。它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翻新,更是发展模式的重塑——通过激活存量资源、培育新兴业态、优化人居环境、推动绿色转型,为城市注入持久发展动能。
展望未来,随着“十五五”规划的启动,城市更新将在政策支持、市场响应和技术进步的共同推动下,进入全面提速、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历史保护与现代发展、政府主导与市场活力,将是各地必须面对的课题。唯有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才能真正让城市更新成为惠及亿万居民、驱动经济增长的坚实力量。
近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磅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这一行动并非孤立之举,而是深度对接《首都标准化发展纲要2035》的战略部署。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引发了工程建设领域的广泛关注。该标准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取代原有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
近日,云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了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通知,涉及一系列政策调整与规范更新,对本地乃至全国的工程建设行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此次政策变动聚焦于工程造价管理、建设模式优化以及行业监管强化等核心议题,标志着工程建设领域正迈向更为市场化、规范化与数字化的新阶段。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