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国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正迎来关键冲刺期。近日,中国政府网刊发新华社深度报道《兴水利民!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推进》,全面梳理了“十四五”以来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成就与未来方向。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国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正迎来关键冲刺期。近日,中国政府网刊发新华社深度报道《兴水利民!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推进》,全面梳理了“十四五”以来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成就与未来方向。文章不仅展现了我国在重大水利工程、数字孪生技术、生态治理和投融资改革等方面的显著进展,更揭示了水利建设如何从传统工程驱动向智慧化、生态化、市场化转型升级,为国家水安全、民生福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重大工程密集落地,国家水网主骨架日益完善
水利基础设施是守护江河安澜、保障供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国家水网建设,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清晰成型。报道指出,“十四五”期间,全国共开工12.9万项水利工程,2022至2024年连续三年水利建设投资突破1万亿元,彰显了国家对水利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
标志性工程如大藤峡水利枢纽已于2023年主体完工,集防洪、航运、发电、补水压咸和灌溉等多重效益于一体。截至2025年5月,其累计发电量已突破200亿千瓦时,为“双碳”目标贡献了显著的绿色能源。此外,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国家级骨干项目也在加快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我国水资源的空间配置格局。
其中,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向北方调水超8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亿人,有效缓解了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成为跨流域调水的典范。这些重大工程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水长城”,更是支撑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生命线”。
二、智慧水利崛起:数字孪生赋能防洪调度与工程管理
随着科技发展,水利基础设施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报道特别强调了“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突破性进展。所谓数字孪生,即通过构建虚拟模型实时映射现实水系运行状态,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一体化管理。
以天津市水务工程运行调度中心为例,其防洪调度应急指挥平台可对全市五大水系和13个重点蓄滞洪区进行数字化建模,实时分析雨情、水情,极大提升了应对极端天气和洪涝灾害的能力。这一技术在全国多地推广应用,标志着我国水利管理正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
水利部已完成了由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构成的顶层设计,未来将实现更大范围的智能调度与风险防控。这种“智慧水利”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应急响应效率,也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决策支持。
三、生态优先理念深入人心,大坝成为绿色转型典范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水利建设更加注重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报道提到,我国近五年实施了约1.8万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2022至2024年连续三年实现“水库无一垮坝”,安全记录世界领先。
与此同时,生态化设计和技术应用日益普及。例如,浙江开化水库配备70米高的“升鱼机”,帮助鱼类顺利洄游;黄藏寺水利枢纽通过生态调度保障下游河道生态流量,促进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这些创新举措赢得了国际大坝委员会的高度评价,中国大坝正从“拦水控流”的传统形象,转变为“人水和谐”的生态标杆。
这不仅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也展示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水利工程如何兼顾防洪、供水与生态保护的多重目标,为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四、投融资机制创新:社会资本激活水利建设新动能
长期以来,水利项目因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面临融资难题。但“十四五”以来,我国积极探索“两手发力”改革路径——即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协同推进。报道指出,全国水利建设已累计落实社会资本近5000亿元(4999亿元),市场参与度显著提升。
其中,水利基础设施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成为亮点。如广东清远的黄茅峡水库工程,不仅获得政府投资支持,还将通过公募REITs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募投建管”一体化运作。这是我国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探索。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扩大银行贷款规模,并推动更多经营性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特别是在供水、发电等领域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此举有望打破资金瓶颈,为“十四五”收官及后续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打好收官战,迈向水利现代化新征程
2025年是“十四五”的决胜之年。当前,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效益拓展,从传统工程向智慧生态融合升级。正如水利部副部长陈敏所言:“我们将全力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展望未来,随着国家水网加快构建、数字技术深度应用、生态理念全面贯彻和投融资机制不断创新,我国水利事业正迈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这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水安全的必然选择,更是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支撑。在“兴水利民”的征程上,中国正以坚实步伐,书写新时代治水兴邦的壮丽篇章。
近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磅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这一行动并非孤立之举,而是深度对接《首都标准化发展纲要2035》的战略部署。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引发了工程建设领域的广泛关注。该标准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取代原有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
近日,云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了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通知,涉及一系列政策调整与规范更新,对本地乃至全国的工程建设行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此次政策变动聚焦于工程造价管理、建设模式优化以及行业监管强化等核心议题,标志着工程建设领域正迈向更为市场化、规范化与数字化的新阶段。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