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9月8日,南平市人民政府官网刊发了一篇题为《偏远山区村庄如何实现更好发展,且看光泽清溪的乡村振兴路》的报道,生动展现了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司前乡清溪村从一个“人走、屋空、田荒”的边缘化山村,蜕变为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村”的全过程。
2025年9月8日,南平市人民政府官网刊发了一篇题为《偏远山区村庄如何实现更好发展,且看光泽清溪的乡村振兴路》的报道,生动展现了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司前乡清溪村从一个“人走、屋空、田荒”的边缘化山村,蜕变为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村”的全过程。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当地党委政府以系统思维推动乡村振兴的“四破”战略。这不仅是清溪村的发展样本,更为全国广大偏远山区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践范本。
一、破局之始:环境整治重塑乡村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清溪村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文章指出,尽管清溪村地处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在十多年前,村庄内部却存在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等问题,人居环境堪忧。这种“生态优越但村容脏乱”的矛盾,是许多偏远乡村面临的共性难题。
清溪村的“第一破”正是从环境整治入手。自2018年起,当地将生态保护、垃圾分类、门前三包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和村民自治,逐步扭转了村民的传统观念。如今,村道整洁、绿树成荫、户户花开,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环境的改善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更为后续的产业发展和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没有环境整治的“破冰”,就没有后续产业发展的“破局”。
二、破茧成蝶:抱团发展做强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清溪村虽有400多年制作豆腐的传统,且“清溪豆腐”已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长期以来,这一技艺仅停留在家庭作坊层面,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价值。
为此,清溪村走出“单打独斗”的局限,创新推出“1+7”跨村联建模式——以清溪村为核心,联合周边7个行政村,成立“光泽县灵秀清溪生态公司”,构建“集体土地流转+公司+合作社”的运营机制。这一模式实现了从黄豆种植、豆制品加工到食品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
更值得称道的是,该村争取到510万元省级乡村振兴资金,建成占地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豆腐加工厂,融合古法工艺与现代机械,生产嫩豆腐、油豆腐、霉豆腐等多种产品。这种“小手艺”向“大产业”的转型,不仅保护了传统技艺,更将其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动能,真正实现了“文化资源”向“经济资产”的转化。
三、破界融合:三产联动激活沉睡资源
如果说一产和二产解决了“生产”问题,那么三产融合则解决了“变现”问题。清溪村的“第三破”正是聚焦于农文旅深度融合,将“好风景”转化为“好经济”。
借助60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清溪村对旧民居、老校舍、旧村部等闲置资产进行盘活改造,建成了豆腐体验工坊、休闲民宿、红茶文化馆、汉服馆等特色文旅设施。同时,开发清溪漂流、生态步道、自驾营地、少儿研学基地等项目,打造“春踏青、夏漂流、秋登高、冬戏雪”的全季旅游产品体系。
这一系列举措,使清溪村从一个静态的“古村落”升级为动态的“微度假目的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清溪村已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50万元。这不仅显著提升了村集体经济,也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分享发展红利。
四、破心之困:留住人才与乡愁
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来实现。清溪村的“第四破”直指核心——“留人留心”。过去,由于缺乏就业机会,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村庄日渐空心化。如今,随着豆腐加工厂、漂流项目、民宿运营等产业兴起,返乡就业成为现实。
报道中提到,豆腐加工厂40名员工中,90%为本地村民,月收入普遍在4000至6000元之间;大豆种植基地还为70余名村民提供季节性用工,年增收达35万元。仅漂流项目就带动21人创业就业。村民傅水财感慨:“能在村里吃上‘旅游饭’,过去想都不敢想!”
这种“挣钱、带娃、尽孝、务农”四不误的生活状态,正是乡村振兴最理想的状态。当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端稳“金饭碗”,乡愁便不再是无奈的回望,而是充满希望的回归。
清溪经验的启示
清溪村的“四破”之路,是一条从环境整治到产业振兴,从资源盘活到人才回归的系统性突围。它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要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与文化赋能,实现“造血”功能的再造。
其成功经验在于:以生态为底色、以产业为支撑、以融合为路径、以民生为归宿。对于全国众多面临类似困境的偏远山村而言,清溪村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只要方向对了,再远的山村也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近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磅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这一行动并非孤立之举,而是深度对接《首都标准化发展纲要2035》的战略部署。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引发了工程建设领域的广泛关注。该标准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取代原有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
近日,云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了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通知,涉及一系列政策调整与规范更新,对本地乃至全国的工程建设行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此次政策变动聚焦于工程造价管理、建设模式优化以及行业监管强化等核心议题,标志着工程建设领域正迈向更为市场化、规范化与数字化的新阶段。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