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8月22日——在工程造价领域酝酿已久的变革终于落地。就在近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正式发布《关于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及配套工程量计算标准的实施意见》,并明确新规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全面施行。
2025年8月22日——在工程造价领域酝酿已久的变革终于落地。就在近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正式发布《关于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及配套工程量计算标准的实施意见》,并明确新规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全面施行。这份文件不仅是对国家最新标准的贯彻执行,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北京市乃至全国工程建设领域在成本管理、市场规则和行业生态上的重大转向。它不再仅仅是一份技术性指导文件,而是向整个建筑行业发出的信号:粗放式、模糊化的造价管理模式正在终结,一个更加精细化、市场化、责任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告别模糊地带:清单编制迈向“绣花式”精细管理
此次新规的出台,其核心在于解决长期以来困扰行业的“清单不清、计价不准、风险不明、结算不畅”等顽疾。过去,在招投标阶段,工程量清单常常存在项目划分模糊、工作内容界定不清的问题,导致后期施工过程中频繁发生争议和索赔。例如,的运输处置费用究竟由谁承担、如何计算,水电费的价格波动风险如何分担,这些看似细小却关乎项目盈亏的关键问题,往往成为合同双方博弈的焦点。
而北京此次的新规,正是从这些痛点切入,以近乎“绣花”般的细致,重新梳理和定义了计价规则。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是将“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费用”和“施工水电费”这类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的费用,明确纳入清单管理并规定了计价方式。新规要求,、等必须作为“余方弃置”项目单独列项,其工程量需依据专家论证的处置方案和地质报告精确计算。这不仅是为了成本透明,更是为了推动绿色施工和资源循环利用,将环保责任真正落实到经济核算中。
对于水电费,新规更是创造性地根据风险承担主体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列项方式和调价机制。如果承包人承担全部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这部分费用就作为“措施项目”以总价形式包干;如果发包人愿意承担部分风险,则可将其列入分部分项工程清单,并约定调价公式。这种差异化的处理方式,体现了规则制定者对市场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合同公平性的精准把握,有望从源头上减少因费用分担不明而产生的纠纷。
遏制“低价中标”:为合理利润与工程质量筑起“防火墙”
“低价中标、高价结算”、“中标即亏损”等乱象,一直是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毒瘤。此次北京新规在遏制这一顽疾上祭出了“杀手锏”。它明确要求,在编制最高投标限价时,企业管理费和利润等费用“不得低于相应费用指标的中间值”,人工单价不得低于信息价下限。
这一“保底”机制的设立,其意义远不止于保障企业合理利润。它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合理工期,都需要有相应的成本支撑。任何试图通过无限压低管理费和利润来获取竞争优势的投标策略都将失效。这从根本上动摇了“低价抢标”的生存土壤,迫使企业将竞争焦点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提升管理效率、优化施工工艺、应用新技术等更健康的维度。长此以往,将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和信誉。
规费改革:成本结构重构,回归企业经营本质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深层变革是规费制度的调整。新规取消了规费的单独列项,将企业、现场人员的社保公积金等费用,分别纳入企业管理费和现场管理费;而生产工人的相关费用则直接并入人工工日单价。这一看似微小的技术调整,实则深刻改变了企业的成本结构认知。
过去,“规费”作为一个独立的、固定比例的附加项,割裂了其与企业实际运营成本的联系。新规的调整,使得清单报价更贴近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本。它让“企业管理费”真正回归其管理属性,即包含了企业为管理项目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含管理人员社保),而非一个笼统的附加项。这种基于企业实际运营逻辑的重构,为未来更科学的成本分析、数据积累和企业定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是推动造价管理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形成”转变的关键一步。
强化合同与过程结算:破解“结算难”顽疾
新规的影响不仅停留在招投标阶段。它还特别强调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要求施工合同必须载明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目标和措施费的预付方式,确保这笔用于保障和文明施工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并在财务账目中单独列项备查。这从制度上保障了,防止其被挪用或克扣。
同时,新规要求发承包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工程计量、价款调整、结算与支付等条款,并按合同办理过程结算和及时支付。这直指行业长期存在的“结算周期长、拖欠工程款”等痛点,旨在推动建立“过程结算、及时支付”的良性循环,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改善行业现金流状况。
拥抱变革,迎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可以预见,随着9月1日施行日期的临近,北京的建筑市场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合规”洗礼。建设单位需要提升项目策划和清单编制的专业能力,确保招标文件的严谨性;造价咨询机构必须更新知识库,掌握新规下的计价逻辑和软件应用;而施工企业则需重新审视自身的成本构成和投标策略,不能再依赖过去的经验和套路。
这场变革的阵痛是必然的,但其长远价值不容置疑。它通过建立更清晰的规则、更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和更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为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京此次的率先实践,很可能成为全国其他省市跟进的范本,引领中国工程建设领域迈入一个更加规范、透明、高效的新时代。
近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磅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这一行动并非孤立之举,而是深度对接《首都标准化发展纲要2035》的战略部署。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引发了工程建设领域的广泛关注。该标准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取代原有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
近日,云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了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通知,涉及一系列政策调整与规范更新,对本地乃至全国的工程建设行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此次政策变动聚焦于工程造价管理、建设模式优化以及行业监管强化等核心议题,标志着工程建设领域正迈向更为市场化、规范化与数字化的新阶段。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