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7月28日,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省财政厅、省审计厅正式发布《关于在全省房建市政工程推行无争议价款结算支付的意见》,明确自2025年9月1日起,全省新签订合同的政府投资和国有投资房建市政工程将全面推行"无争议价款先结算、有争议部分另解决"的新型结算模式。
7月28日,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省财政厅、省审计厅正式发布《关于在全省房建市政工程推行无争议价款结算支付的意见》,明确自2025年9月1日起,全省新签订合同的政府投资和国有投资房建市政工程将全面推行"无争议价款先结算、有争议部分另解决"的新型结算模式。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是对建筑业长期存在的"结算周期长、争议解决难、欠款欠薪多"等痛点的精准施策,更标志着浙江在规范工程市场秩序、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直击行业沉疴:结算困局如何拖慢建筑业脚步?
长期以来,工程结算环节的"肠梗阻"一直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顽疾。某大型建筑企业负责人透露,其公司承接的一项市政道路工程,因建设单位对3处检查井的计价标准存在争议,导致整个项目近2亿元工程款在竣工后8个月仍未结算,企业垫付的农民工工资、材料款等资金压力几乎压垮了项目团队。这种"一点争议拖慢全局"的现象并非个例——省建设厅调研显示,全省房建市政工程平均结算周期超过14个月,部分政府投资项目甚至长达3年,远超合理工期的3-6倍。
结算效率低下的背后,是多重问题的叠加:招标文件中"包括但不限于"等模糊条款将风险不合理转嫁给施工方,导致合同签订阶段就埋下争议隐患;结算审核缺乏明确时限,建设单位常以"审计未完成"为由拖延付款;争议解决机制不健全,小分歧演变成大纠纷……这些问题不仅让施工企业陷入"垫资施工-欠款难收-资金链紧张"的恶性循环,更滋生了欠薪、工程质量下降等连锁反应,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新政三大突破:从源头到末端的全流程规范
《意见》的10条规定,如同为工程结算安装了"红绿灯"和"快车道",从招标、实施到竣工三个阶段构建起全流程管理体系。
在招标阶段,政策直指"风险转嫁"乱象。今后,全省将统一招标文件示范文本,严禁通过模糊表述将地质条件变化、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全盘推给投标人。更关键的是,中标价不再是"一锤定音"——建设单位需在签订合同前分析中标价的合理性,若发现综合单价异常(如某分项报价远低于市场成本),双方可协商确定调整方案,避免后期因价格问题爆发争议。
进入实施阶段,争议化解机制实现"前移"。政策鼓励发承包双方通过专家论证会、行业调解等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就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及时解决分歧。一旦结算审核超期(超过合同约定或6个月上限),建设单位必须先出具"无争议部分结算报告",明确哪些款项没有分歧、应如何支付,杜绝"以整代零"拖延付款的借口。
到了竣工阶段,"先付无争议款"成为硬性要求。哪怕存在部分争议,建设单位也必须按合同约定支付无争议部分的工程款,不得以"审计还没出结果"为由拒付。这意味着,只要双方对80%的工程量和价款达成一致,施工企业就能先收到这部分款项,大大缓解资金压力。而有争议的20%,则可通过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实现"并行处理"而非"卡壳等待"。
行业未来展望:从"被动应付"到"主动规范"的转型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项政策的影响将远超结算环节本身,可能引发建筑业的一系列连锁变革。
对施工企业而言,资金周转效率的提升将是最直接的利好。按新政,一个亿元项目若80%款项无争议,竣工后3个月内即可收回8000万元,相比以往"全额拖欠"的情况,资金占用成本可降低40%以上。这不仅能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还能减少"高利贷垫资"等违规操作,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
对建设单位来说,政策看似"增加了约束",实则降低了管理成本。某开发区建设局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过去处理一起结算纠纷,平均要耗费6个月时间和数十万元律师费,新政推行后,通过前期协商和分阶段付款,争议化解成本可降低60%,项目交付周期也能缩短30%以上。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政策将倒逼整个行业形成"契约精神至上"的新风气。当招标文件更规范、合同风险更合理、争议解决更高效,市场主体会更注重精细化管理——施工企业将加强成本核算,建设单位将提升前期勘察设计质量,中介机构将提高造价咨询专业性……这种从"事后救火"到"事前防范"的转变,正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落地观察:政策如何避免"纸上谈兵"?
为确保新政不流于形式,《意见》明确了"监管闭环":各级建设、财政、审计部门将联合开展专项检查,对拖延支付无争议款项、违规转嫁风险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纳入信用黑名单。省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建立"无争议结算"案例库,通过典型示范推动政策落地,同时开通投诉热线,让每一笔应付款都"晒在阳光下"。
从杭州奥体中心后续工程到宁波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浙江大地上的万千工地即将迎来结算方式的变革。这场变革或许不会一蹴而就,但正如一位资深建造师所言:"当'先付无争议款'成为常态,当争议能在阳光下化解,建筑业才能真正告别'粗放时代',走向更健康的明天。"
近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磅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这一行动并非孤立之举,而是深度对接《首都标准化发展纲要2035》的战略部署。
近日,阳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式公示了“2025年部分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分配方案,这一方案的出台不仅关乎当地众多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更对全市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近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发布通知,将举办2025年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这一举措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相关改革意见与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