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发布新建筑技术标准,助推装配式建筑升级

建设快讯 2025-07-26

【导读】近日,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体系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公示,这一举措标志着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体系在云南省工程建设领域将迎来更加规范、科学的发展阶段。

近日,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体系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公示,这一举措标志着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体系在云南省工程建设领域将迎来更加规范、科学的发展阶段。该《标准》的出台,不仅对云南省内的建筑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也为全国范围内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技术要点

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体系是一种将预制混凝土构件与现浇混凝土部分相结合的结构形式。根据相关资料,如三一筑工和山东万斯达联合研发的技术体系,竖向构件可采用空腔叠合混凝土构件或成型钢筋骨架+定型模具,水平构件采用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构件。这种结构体系通过预制部分承受施工荷载,并作为现浇混凝土的模板,待现浇部分达到设计强度后,二者形成整体叠合截面共同承受使用荷载。

以混凝土叠合柱为例,其在工厂进行集成化、模数化生产,由纵筋和箍筋围合,通过四周预制混凝土层形成中心上下贯通的预制柱,预制叠合柱之间钢筋通过直螺纹套筒、挤压套筒或其他专用套筒机械连接,避免了套筒灌浆工序,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混凝土叠合剪力墙则由成型钢筋笼、两侧预制墙板和中间的空腔组成,施工时在两层板中间及节点处浇筑混凝土,共同受力。混凝土叠合梁和叠合楼板同样由现浇和预制两部分组成。

《标准》出台的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呈现出规模化发展趋势。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16年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大力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装配式施工技术主要针对地上标准层施工,地下结构领域的研发与应用相对滞后。在此背景下,云南省发布的《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体系技术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它填补了云南省在该领域标准规范的空白,有助于推动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体系在云南的广泛应用,促进建筑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同时也符合国家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总体要求,响应了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的号召。

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影响

1. 提升工程质量

《标准》对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体系从设计、生产、施工到验收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在设计方面,明确了结构体系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确保结构安全。例如,对叠合柱、叠合剪力墙等构件的设计参数和连接方式作出详细规定,使得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在生产环节,规定了预制构件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像三一筑工的PC工厂,通过标准化、智能化生产设备,精确控制生产全过程,墙柱梁板“一件一码”全管控,保障了构件品质。施工过程中,依据《标准》严格把控施工流程和质量检验,如对预制构件的吊装、连接、现浇部分的浇筑等环节进行规范,有效减少了因施工不规范导致的质量问题,提升了整体工程质量。

2. 提高施工效率

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体系本身具有施工快的优势,《标准》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施工流程。以SPCS空腔墙体为例,由于构件轻、安装容错高,两个人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构件吊装,相比传统实心墙吊装效率大幅提升。《标准》统一了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施工单位能够更高效地组织施工,减少施工中的不确定性和返工现象。如在一些应用该体系的项目中,可实现标准层3-5天/层的施工速度,比传统的“现浇+水平预制”每层少花1至2天,大大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

3. 降低工程成本

从材料成本来看,该结构体系中的空腔构件无需套筒、无需灌浆,节省了材料费与灌浆费用。同时,空腔构件相比传统构件轻一半,不仅构件运输费减少,而且对塔吊等吊装设备的要求降低,节省了塔吊租赁费。在生产环节,构件不出筋,可采用复用边模,智能装备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施工过程中,人工成本也有所降低,由于易安装、无灌浆、无旁站,节省工人至少30%。《标准》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规范化,减少了因标准不统一导致的浪费和成本增加,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有效降低了工程成本。

4. 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标准》的发布推动了建筑行业向工业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一方面,促使建筑企业加大在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三一筑工凭借智能制造经验和工业互联网优势,开发出SPCS365体系,提供智能建造整体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如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建筑材料供应商、装备制造企业等,形成完整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趋势

1. 标准化与规模化

随着《标准》的实施,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体系将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从构件设计、生产到施工安装,都将遵循统一的标准,提高构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这将促进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像高校学生宿舍这样结构、功能相对一致的建筑类型,采用装配式建筑进行标准化设计、批量化生产,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建筑的普及。

2. 智能化与数字化

建筑行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趋势在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体系中也将愈发明显。在生产环节,工厂将广泛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机器人等,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如三一筑工的PC工厂,通过数据驱动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拆布模机器人、划线涂油、视觉质检等智能装备,全程“一键联动”。在施工过程中,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项目全周期、全角色、全要素在线协同,提高施工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决策科学性。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建筑构件和施工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

3.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体系本身就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相比传统现浇建筑,可减少现场模板投入、用工和建筑垃圾。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在建筑材料选择上,会更多采用可循环利用、低碳环保的材料,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另一方面,在建筑设计和运营过程中,会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体系技术标准》的发布,为工程建设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变革。通过规范技术标准,提升了工程质量和效率,降低了成本,推动了行业转型升级,并为建筑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这一标准的贯彻实施,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体系有望在云南省乃至全国的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187 2,38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 纠错/举报 原创文章未经造价通授权许可,请勿转载
下一篇:

今日材价行情

市场价 信息价 综合价 历史询价

精品资料

云南发布新建筑技术标准,助推装配式建筑升级

云南发布新建筑技术标准,助推装配式建筑升级

18KB 下载
云南发布新建筑技术标准,助推装配式建筑升级

云南发布新建筑技术标准,助推装配式建筑升级

18KB 下载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

633KB 下载

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1,022KB 下载
精选 推荐
免费服务热线: 400-823-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