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沥青漆是以石油沥青或煤焦沥青为主要成膜物质,加入溶剂、填料及改性剂制成的防腐涂料。具有优异的防水、耐腐蚀和粘结性能,广泛用于地下管道、混凝土结构、储罐等工程的防腐防潮层,是传统且经济实用的防护材料。
是以石油沥青或煤焦沥青为主要成膜物质,加入溶剂、填料及改性剂制成的防腐涂料。具有优异的防水、耐腐蚀和粘结性能,广泛用于地下管道、混凝土结构、储罐等工程的防腐防潮层,是传统且经济实用的防护材料。
一、沥青漆的主要成分及其在防腐工程中的作用机理
沥青漆通常以石油沥青或煤焦沥青为主要成膜物质,辅以溶剂(如二甲苯、)、填料(如、)以及少量改性剂(如、)配制而成。其中,石油沥青来源广泛、成本较低,适用于一般防水防腐;煤焦沥青则具有更强的耐水性和耐微生物侵蚀能力,常用于地下或水下结构。
其防腐机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沥青漆干燥后形成致密、连续的涂层,有效隔绝水分、氧气和电解质,阻止金属基材发生电化学腐蚀;其次,沥青本身具有一定的化学惰性,能抵抗弱酸、弱碱及盐类介质的侵蚀;第三,其良好的粘附性和柔韧性可适应基层微小变形,避免涂层开裂导致防护失效。因此,在埋地钢管、混凝土基础、储水池内壁等工程部位,沥青漆被广泛用作初级或辅助防腐层。
二、沥青漆与其他防腐材料的协同使用方式
在复杂腐蚀环境中,单一涂层往往难以满足长效防护需求,因此工程实践中常采用“复合防护体系”。例如,在地下输油或输气管道防腐中,传统做法是先涂刷一层底漆(如环氧富锌底漆),再涂覆沥青漆作为中间层,最外层缠绕聚乙烯胶带或玻璃纤维布增强机械保护。这种“底漆+沥青漆+外包覆层”结构兼顾了附着力、防腐性和抗冲击性。
另一种常见组合是环氧煤沥青漆——它是在环氧树脂中加入煤焦沥青改性而成,兼具环氧树脂的高附着力、高强度与沥青的耐水防腐性能,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厂、码头钢桩、桥梁墩柱等潮湿或浸水环境。相较于纯沥青漆,环氧煤沥青漆固化更快、耐温性更好,且不易流淌,已成为现代重防腐工程的主流选择之一。
三、施工环境对沥青漆性能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沥青漆的施工质量高度依赖环境条件。温度过低(通常低于5℃)会导致沥青黏度增大,流动性差,难以形成均匀涂层,且溶剂挥发缓慢,易造成表干不良或起泡;温度过高(超过40℃)则可能引起溶剂快速挥发,导致漆膜收缩、龟裂或针孔。湿度方面,高湿环境(相对湿度>85%)会使金属表面凝结水汽,严重影响漆膜附着力,甚至引发早期锈蚀。
为确保施工效果,应严格控制作业条件:建议在5–35℃、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下施工;雨雪、大风天气应暂停作业;对金属基材需进行喷砂除锈至Sa2.5级,并保持表面清洁干燥;涂刷时宜采用“薄涂多道”原则,每道间隔时间根据产品说明书调整,确保充分干燥后再进行下一道施工。此外,冬季施工可选用低温快干型改性沥青漆,并辅以局部加热措施。
四、环保限制与绿色替代趋势
随着国家对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管控趋严,《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212)及《涂料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法规对含苯类溶剂的沥青漆使用提出限制。传统溶剂型沥青漆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释放大量有害气体,不仅污染环境,还危害工人健康。部分地区已禁止在室内或密闭空间使用高VOC含量的煤焦沥青类产品。
在此背景下,环保型替代品加速推广:一是水性沥青漆,以水为分散介质,VOC含量极低,适用于对环保要求较高的市政工程;二是高固体分沥青涂料,通过提高固含量减少溶剂用量;三是无溶剂环氧沥青体系,完全不含挥发性溶剂,适用于饮用水池、食品厂等敏感区域。此外,聚脲弹性体、聚乙烯粉末涂层等高性能材料也在逐步替代传统沥青漆,尤其在长寿命基础设施项目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沥青漆虽为传统材料,但其在特定工程场景中的实用价值依然显著。通过科学理解其成分机理、优化复合防护设计、严格控制施工条件,并积极采用环保改性产品,可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响应绿色建造的发展方向。未来,沥青漆或将更多作为过渡性或辅助性材料,与新型高分子防腐体系协同发展,共同构筑更安全、耐久、可持续的工程防护屏障。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