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秋浦路上,环卫机械化清扫车缓缓驶过,路面落叶与灰尘被尽数收纳;中午,市民李女士用手机上传一张窨井盖破损照片至“数字城管”平台,不到30分钟便收到处理反馈……这背后,是池州市以“智慧化赋能、民生化兜底、绿色化转型”为路径,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生动实践。
数字赋能 优化工作流程
“过去路面破损,需要等巡查员上报。现在市民随手一拍,半小时内任务就能派达维修部门,效率倍增。”池州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工作人员介绍说。
近年来,池州将“智慧化”作为破解“被动响应”治理难题的钥匙,建成业务指导、指挥协调、综合评价等7个基础系统,结合实际,拓展了城管综合执法、智慧环卫监管等8个应用子系统,构建起覆盖“发现—派遣—处置—反馈”全流程的城市管理智慧大脑。为提升环卫作业智慧化水平,城管部门推行“6+1”(洒水、机扫、机洗、抑尘、人行道水洗、“护栏清洗+快速保洁”)保洁模式,平台实时调度车辆,依据路段人流量与污染程度动态调整作业频次,实现“机械清扫+人工补扫”高效协同。
民生导向 破解治理堵点
“公厕干净亮堂,还有爱心驿站能歇脚,非常满足。”市民刘先生道出了城区设施升级带来的获得感。
针对“摆摊难”问题,池州市通过调研摸排需求,规范设置53处便民摊点群和22处季节性瓜果销售点,实行“划线经营、限时管控”。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城管、规划等部门联合开展主城区停车缺口摸排,新增机动车位2300余个、非机动车位1500余个,有效回应市民关切。
在基础设施保障上,通过适老助幼设计,新建改建公厕44座,在公厕旁配套建成集休息、饮水、充电于一体的爱心驿站24座;在人流密集区域打造15处“席地而坐”城市客厅,制定“路面无垃圾、边角无死角、设施无污渍”的精细化保洁标准,让“推门见景、俯身触净”的宜居体验覆盖更多市民。
绿色转型 完善处置体系
“过去垃圾靠填埋,占地又污染。现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厨余垃圾产沼气,建筑垃圾也能‘变废为宝’。”相关负责人说道。
为整治垃圾填埋污染,池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东至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相继建成,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制度与行动同步推进。出台《池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建成686处分类收集点,这些收集点覆盖中心城区98.78%的小区,配备80辆专业车辆保障“日产日清”。开展各类宣传2000余场,推动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针对建筑垃圾乱堆问题,池州以“特许经营”模式建设处置项目,年处理能力8万吨,产出的用于道路修补与公园造景,让城市焕发别样光彩。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11.18 池玟
根据《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暂行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58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和《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细则》(以下简称《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现就实行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分类管理,对一般项目采取告知承诺制备案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工程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