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块石灰指由石灰石高温煅烧而成的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CaO),呈块状固体。它具有强吸水性和放热性,常用于改良软土、稳定路基。使用前需经破碎和消解处理,转化为熟石灰,通过与土壤发生化学反应,提升土体强度、降低塑性,广泛应用于道路、地基等工程中。
块指由高温煅烧而成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CaO),呈块状固体。它具有强吸水性和放热性,常用于改良软土、稳定路基。使用前需经破碎和消解处理,转化为,通过与土壤发生化学反应,提升土体强度、降低塑性,广泛应用于道路、地基等工程中。
一、块石灰在土木工程中的主要用途与作用机理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块石灰的主要用途之一是用于改良不良地基土,尤其是在软土、高塑性黏土或膨胀土地区。通过将块石灰破碎后掺入土壤中,可以显著改善土体的工程性质。其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矿物转化。
块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此过程称为“消解”或“熟化”,伴随大量热量释放,可有效降低土壤含水量,起到干燥作用。生成的氢氧化钙与土壤中的二氧化硅、氧化铝等发生火山灰反应,形成水化硅酸钙(C-S-H)和等胶凝物质,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石灰的加入能降低黏性土的塑性指数,改善其可塑性和压实性能,从而提升路基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
在道路工程中,石灰稳定土常用于路基、底基层施工;在地基处理中,石灰桩或石灰改良土可有效控制沉降和膨胀。因此,块石灰在提升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块石灰的储存与保管要求
由于块石灰具有极强的吸湿性和化学活性,其储存和保管必须严格遵循规范,以防止提前熟化、失效或引发安全事故。
块石灰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防雨防潮的专用仓库内,严禁露天堆放。若露天存放,雨水或空气中的湿气会使其迅速吸水并发生消解反应,不仅降低有效成分含量,还可能因放热导致自燃或爆炸风险。
储存场地应远离易燃物、水源和酸性物质,避免发生化学反应。堆放时应采用垫高处理(如用木板或托盘垫起),防止地面潮气侵入。同时,应控制堆放高度,避免因压力导致块体破碎,增加与空气接触面积。
块石灰的储存周期不宜过长,建议先进先出,避免长期存放导致质量下降。对于已部分吸潮的块石灰,应进行质量检测后再决定是否使用,严禁将已粉化或完全熟化的石灰作为生石灰使用。
三、块石灰在石灰稳定土施工中的预处理与熟化控制
在实际施工中,块石灰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过破碎、消解(熟化)等预处理步骤。通常流程包括:块石灰破碎→筛分→加水消解→过筛→拌合使用。
破碎是将大块石灰用破碎机处理为粒径小于20mm的颗粒,以便于均匀掺入土中。消解是关键环节,需控制加水量和时间。一般采用“焖灰”法,在密闭或半密闭容器中加水,使石灰充分反应,避免粉尘飞扬。消解时间通常为24~72小时,确保块状物完全转化为粉状熟石灰。
过程中需注意:加水不宜过量,防止形成石灰膏影响拌合;同时应避免消解不完全,残留的未反应块状物在后期继续反应会导致体积膨胀,引起结构开裂。因此,必须通过现场检测(如手感、颜色、粒径)判断消解程度,确保其完全熟化后方可使用。
四、块石灰与粉状石灰的施工对比与设备配置
相较于工厂预消解的粉状石灰(消石灰),块石灰需现场消解,各有优劣。块石灰运输成本低、单位有效氧化钙含量高,适合大规模工程;但其现场消解需配备专用设备,如破碎机、消解池、筛分机等,且存在粉尘、高温和安全风险。
粉状石灰使用方便、反应稳定,但价格较高,运输中易吸潮结块。因此,在偏远地区或大型路基工程中,仍倾向于使用块石灰现场加工。
为确保施工安全与环保,应配置封闭式消解系统,配备喷淋降尘、废气收集和废水处理装置。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避免接触高温石灰浆或吸入粉尘。同时,应制定应急预案,防范消解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喷溅或火灾。
块石灰作为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工程建设中依然具有重要价值。科学合理地使用块石灰,不仅能提升工程质量,还能有效控制成本,但必须严格遵循技术规范,确保施工安全与环境友好。
近期,海南省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此次会议聚焦当前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的动火作业不规范、建筑保温材料存在安全风险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和深入安排,提出的一系列严格要求和整治措施。
为规范我市建筑市场秩序,激发建筑业企业活力,扎实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优化我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