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宏大叙事中,来宾市正以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这座建市仅22年的年轻城市,通过构建“五千九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了经济总量历史性突破千亿元大关,2024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6.3%,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宏大叙事中,来宾市正以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这座建市仅22年的年轻城市,通过构建“五千九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了经济总量历史性突破千亿元大关,2024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6.3%,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
一、战略蓝图:锚定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架构
来宾市的“五千九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套极具前瞻性的系统工程设计。“五千”即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千万千瓦装机能源基地、千亿高性能纸及纤维复合新材料产业集群、千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以及市工业园区、市三江口新区两大千亿级工业园区;“九百”则是钙基新材料、金属新材料、林木加工等九大百亿级产业构成的次级产业集群。这种“主干+支脉”的产业架构,既立足资源禀赋又瞄准未来赛道,形成了层次分明、梯度发展的产业生态。
这一体系的设计蕴含着深刻的战略思维。能源基地建设保障了工业发展的基础要素供给,高性能新材料产业抢占技术制高点,现代农业集群实现一二三产融合,两大工业园区则成为产业集聚的物理载体。九大百亿级产业如同卫星城般环绕核心产业集群,既分散风险又形成配套支撑。这种“5+9”的矩阵式布局,使来宾在区域经济分工中构建了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二、实施路径:创新方法论驱动质效双升
战略的落地需要创新的方法论支撑。来宾市独创的“项目工作20法”和“四色分类”精准服务机制,成为推动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引擎。全市1511家企业被动态标记为绿、黄、红、黑四色,对应差异化的政策支持和服务方案,这种数据驱动的治理模式极大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在招商引资方面,全员招商、全链服务的推进机制打破了部门壁垒,形成了“引进—落地—培育—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产业园区共建模式的创新。“管委+平台公司”“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混合治理架构,既保持了政策连贯性又注入了市场活力。来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获批设立,以及铭磊药业维生素K1滴剂等创新产品的突破,证明这种模式能有效激发创新动能。纸基新材料产业350万吨浆纸产能布局,更展现了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战略定力。
三、县域协同:差异化发展的空间辩证法
“五千九百”体系的精妙之处,在于其空间布局的辩证法思维。来宾市辖六县(市、区)根据资源禀赋被赋予差异化定位:兴宾区的高端家具家居、象州县的现代纺织、武宣县的绿色建材、忻城县的现代茧丝绸、金秀县的民族医药、合山市的钙基新材料,形成了“一县一主业”的特色格局。这种设计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又通过产业互补强化了全市经济韧性。
县域经济的协同效应在具体实践中得到充分显现。金秀瑶族自治县将传统民族医药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打造出具有地理标识的医药品牌;合山市依托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构建了从原料开采到高端应用的钙基新材料全产业链;象州县则抓住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培育出完整的现代纺织产业集群。这种“全市一盘棋”下的特色发展,使县域经济成为来宾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基石。
四、数字赋能: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
面对全球数字经济浪潮,来宾市展现出敏锐的前瞻意识。《人工智能重点项目(应用场景)清单》的制定和“人工智能+”十大行动的推进,标志着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入系统化阶段。15家自治区“智能工厂”和14家“数字化车间”的建成,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重构了产业价值链。
在糖业这一传统优势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改变百年产业形态。从精准农业到智能制糖,从供应链优化到产品追溯,数字化使“甜蜜事业”焕发新生。政务领域的“AI+营商环境”建设,则通过智能审批、政策精准推送等创新,显著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这种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双轮驱动,为“五千九百”体系注入了持续进化的基因。
五、发展启示:西部崛起的来宾样本
来宾市的实践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其成功关键在于: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将产业规划作为有机整体而非简单叠加;二是注重方法论创新,“项目工作20法”等原创工具破解了执行难题;三是平衡集中与分散,既打造核心增长极又激发县域活力;四是把握转型窗口,以数字化重塑传统产业竞争力。
站在突破千亿元的新起点上,来宾市“五千九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持续深化,不仅关乎一域发展,更承载着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的重要使命。随着能源基地、新材料集群等战略项目的加速落地,一个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的产业生态正在桂中大地茁壮成长,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提供了生动注脚。
“好房子”成了时下热词,住进“好房子”是大家的期待。“好房子”该如何建设好、改造好、管理好?
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均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进一步强调“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动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和租赁行业在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但当前其法制化程度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河南省住建厅发布《建筑减隔震工程专用标识技术标准》(DBJ41/T326-2025),将于2025年11月1日实施。该标准通过可视化标识系统规范减隔震建筑的全周期管理,涵盖标识设置、图样设计及维护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