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来,北海市积极践行国家城市更新战略,以老旧小区改造与背街小巷提升为关键抓手,统筹推进空间结构优化、历史文脉保护、市政设施升级等系统工程,累计惠及市民超50万人,城市功能与市民幸福感实现双提升。
近年来,北海市积极践行国家城市更新战略,以老旧小区改造与背街小巷提升为关键抓手,统筹推进空间结构优化、历史文脉保护、市政设施升级等系统工程,累计惠及市民超50万人,城市功能与市民幸福感实现双提升。
北海市创新“住房—社区—街区—城区”四级城市体检法,精准扫描并整治“空中蛛网”“排水梗阻”等城市痼疾;科学编制五年专项规划,明确打造“海丝文化·海洋生态·宜居宜业宜游魅力之城”蓝图,为更新实践提供清晰路径。
聚焦民生痛点,打造出特色鲜明的“北海模式”。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创新“四区联动”工作法,完成401个小区改造,惠及3.3万户居民。漓江苑小区投入1100万元实施“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建成广西首个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并带动15人就业;同步推进“片区化改造”,联动周边小区优化路网、更新管网,实现区域协同提质。背街小巷“幸福升级”行动投入资金12.16亿元,完成2271条街巷改造。海城区贵州路片区以“多杆合一”“雨污分流”破解30年积水困局,获评住建部“家门口工程”示范;银海区疍家文化巷将线缆整治与民俗彩绘相融,塑造“一巷一主题”网红打卡地,烟火气息与艺术气息并生。
同时,北海市在更新中注入持续发展的动能。老街改造“修旧如旧”,85栋骑楼重焕光彩,引入12家非遗工作室与4处文创集市,让历史街区在业态升级中活化新生;52个小区试点“红邻党建+养老服务”,建成26个老年服务中心,云南路社区“红色物业”累计提供“十助”服务1.2万人次,织密社区养老关爱网;智慧元素深度融入基础设施,296盏智能路灯、387个井盖传感器在背街小巷示范段上岗,市政问题处置效率跃升70.8%。
创新打造“红邻党支部”品牌,在更新一线推行“说事、议事、办事”三事工作法。珠海路片区通过“居民议事厅”协商解决停车难等问题;高德三街党员带头拆违并动员居民自筹资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日益坚实。
河南省住建厅发布《建筑减隔震工程专用标识技术标准》(DBJ41/T326-2025),将于2025年11月1日实施。该标准通过可视化标识系统规范减隔震建筑的全周期管理,涵盖标识设置、图样设计及维护
政策文件:涵盖行政法规、行业法规及城乡建设类等规范性文件; 政务动态:包括提案答复、技术标准修订及项目成交公告; 财政公开:2025年二季度省级预算执行情况公示; 互动服务:提供厅长信箱、物业咨询等政民互动渠道。
政策文件:行政法规、行业规章及城乡建设类规范性文件; 政务动态:提案答复、技术标准修订及项目公告; 财政公开:2025年二季度省级预算执行情况; 互动服务:厅长信箱、物业咨询等政民互动功能。网站支持无障碍访问,涵盖公务员招录、应急管理等法定公开信息。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