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广东省住建厅出台《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房屋市政工程建设单位落实质量安全首要责任的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旨在进一步加强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明确建设单位在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首要责任。
近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房屋市政工程建设单位落实质量安全首要责任的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旨在进一步加强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明确建设单位在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首要责任。此规定的发布,在工程建设领域引发广泛关注,有望重塑行业责任体系,推动工程质量安全水平迈向新高度。
政策背景:回应行业痛点,筑牢安全根基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当前建筑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工程质量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机制不健全、项目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等问题,导致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从银川市西夏区同安小区外墙保温改造时发现的砖砌体质量缺陷,到长沙市天心区一小区交付后房梁受损事件,都凸显了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省此次出台的《规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旨在通过明确责任、加强监管,从源头上筑牢工程质量安全的根基。
核心内容:全流程规范,多维度监管
《规定》从房屋市政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角度出发,明确了建设单位的首要地位,全面规制其质量安全行为和责任。具体而言,在前期工作阶段,建设单位需保障建设资金,鼓励采用工程总承包、代建等专业化项目管理模式,并积极推进优质优价采购,购买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等。在项目实施阶段,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承担如实提供资料、送审施工图设计文件、依法组织招标和发包、保障工期、落实建设资金、做好危大工程管理等基本责任。同时,建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制度和评价体系,强化检查,落实责任。在交付使用阶段,依法组织竣工验收及备案,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和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依法设置永久性标牌,履行保修期内通知义务等。
为确保《规定》的有效实施,广东省还建立了多维度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设置约谈、录入不良信用记录、暂停项目职务、暂停项目预售或房屋交易合同网签备案、扣减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得分等责任追究方式,对建设单位相关责任人员形成强大威慑。同时,将建设单位及其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相关注册执业人员质量安全方面信用信息纳入信用管理范围,完善信用评价与应用,营造诚实守信的行业环境。
行业影响:强化责任落实,促进市场净化
《规定》的实施将对广东省工程建设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建设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的 “龙头”,其质量安全首要责任的明确和强化,将促使建设单位更加重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加大投入,完善管理体系,从源头上减少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多维度的监督管理机制和信用惩戒机制将有效遏制建设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市场的净化和规范。那些质量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建设单位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和市场禁入,而合规经营、重视质量安全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规定》中的一些创新举措,如鼓励采用工程总承包、代建等专业化项目管理模式,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试点工作等,将有助于推动行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升级,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未来趋势:数字化监管,全过程追溯
展望未来,随着《规定》的深入实施,广东省工程建设领域有望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数字化监管将成为重要手段。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安全问题。例如,通过在施工现场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指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系统将自动预警,监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另一方面,全过程追溯体系将逐步完善。借助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工程建设各环节信息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从原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竣工验收,每一个环节的信息都将被完整记录,便于在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时能够快速追溯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责任的有效落实。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的《规定》是对工程建设行业质量安全问题的有力回应,通过明确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将为广东省工程建设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随着数字化监管和全过程追溯等趋势的发展,广东省工程建设领域的质量安全水平有望实现质的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