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青海省西宁市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方案共审、效果共评”的“四共”模式,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改造内容涵盖基础设施升级、环境美化、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方面,并注重居民全过程参与,已惠及40万居民。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通过持续健全“政府组织、部门实施、社区配合、居民参与”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方案共审、效果共评”的“四共”建设模式,积极做好改造工作,已惠及40万居民。走进一个个改造后、改造中的小区,处处涌动着厚植民生福祉的生动景象。
干净整洁的院落、规划统一的车位、层次多样的绿植、环绕小广场的步道……城东区共和路48号院小区宛若公园。去年该小区用183天完成了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从路面提升,到地下管网改造,从人车分流,到设施设备增加,小区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
“过去小区道路破损、设施缺失、绿化杂乱等现象十分普遍。改造完成后,环境好、安全性高,生活品质有了大幅提升。”小区居民邓先生说。
为了让小区的改造真正“改”到群众心坎上,该小区充分发挥居民“主角”作用。“改造前期我们组织召开居民代表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改造计划和内容;中期组建了以居民为代表的监督小组,验收改造项目;后期再次回访,通过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了解居民对项目的满意度。”该小区物业服务人员说,通过此举,改造内容既符合小区特点,又处处彰显改善居民生活的初心。
随着改造的推进,城北区统征隆情苑小区整体面貌的变化令人欣喜。健身区各类器材依次分布,休息区亭廊隔断古色古香,停车区车辆整齐停放,住宅区楼面粉饰干净……每一个改造细节都有亮点。
据介绍,该小区最大的改造难点是飞线入地。当地对飞线进行提前规划和设计,联合通信、电力、广电等部门,通过预留通道、入地埋线等方式,让老旧小区告别“蜘蛛网”。
今年,西宁市计划改造97个老旧小区。为夯实群众参与基础,各改造项目充分尊重居民改造意愿,按照基础类应改尽改、完善类能改则改、提升类需改则改、引导类愿改则改,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分类做深做细改造前期工作,引导居民深度参与施工监督、竣工验收及后续管理等工作,不断提升改造实效。各县区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党建引领作用,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改造前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小区居民参与性高、基层组织配合度强的协同改造模式。
相关部门通过优化空间布局,精准摸排老旧小区闲置的存量煤房、车库、锅炉房等资源,经安全评估鉴定后,拆除存在隐患的破旧房屋,将结构安全稳定的闲置房屋,改建为老年幸福食堂、老年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推进海绵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雨污水分流及无障碍设施等建设,老旧小区服务功能得到不断补充完善。同时,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各区政府、街道、社区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社区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模式,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履职管理,引导“三无”小区引入物业服务企业和自治管理,建立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的小区自治体系,让一份份改造成果更好更可持续地惠及老旧小区居民。
文章摘自:中国建设报 作者:张国静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