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来,海南省因地制宜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打造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绿色公共空间。2025年计划建设49个口袋公园,覆盖16个市县,总面积达17.5万平方米。项目注重居民需求与参与,融合节能环保理念,并结合地方特色创新建设模式,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近年来,海南省以“小空间、大民生”为理念,积极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将城市中原本闲置的边角地、零碎地转化为居民身边的绿色休闲场所。2025年,全省计划新建49个口袋公园,覆盖海口、三亚、儋州、琼中、临高等16个市县,总面积达17.5万平方米,进一步织密城市绿色生活网络。
这些“口袋公园”多选址于居民区周边、街角巷尾,充分考虑市民日常出行和活动需求,实现“出门见绿、转角入园”的生活愿景。在建设过程中,各地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公园建设贴近居民生活实际,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使用需求。
在设计理念上,海南坚持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原则,优先选用节水型本土植物,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和水资源消耗,同时注重功能配置,如设置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休憩座椅等,提升公园的实用性与舒适度。
各地在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还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海口市率先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通过企业认建认养方式,完成润山府前侧等区域口袋公园建设;龙华区清凉园融合“口袋公园+墙体彩绘”元素,打造具有艺术气息的休闲空间,成为市民打卡新地标;
三亚市结合城市更新,在街头闲置空地上建设3处口袋公园,方便居民就近休闲娱乐;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定安县、儋州市坚持群众主导,在居住密集区域建设口袋公园,增强社区绿色服务功能;
临高县将口袋公园建设纳入老城区改造计划,沿江打造口袋公园,改善老城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活力;
东方市依托城市街角空间,精心布局3处口袋公园,打造集生态、休闲、社交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空间。
海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表示,口袋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效补充,是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载体。未来将继续坚持“为民、便民、利民”的建设理念,推动口袋公园与城市更新、社区治理深度融合,让更多群众享受绿色生态带来的美好生活。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