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来,四川省积极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切实解决老年群体“上下楼难”的民生问题。截至2025年,全省已累计加装电梯2.43万部,惠及27万余户家庭。各地通过财政补贴、公积金支持、多方协调机制等方式破解资金和利益冲突难题,并探索建立电梯后续维保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居民居住品质与幸福感。
“现在出门就能坐电梯,买菜、打水都很方便。”83岁的成都市锦江区南光印象小区住户曾宗林,在小区加装电梯后感慨道。作为修建于上世纪的老旧社区,南光印象小区多数住户为老年人,长期以来饱受“爬楼难”的困扰。自2020年起,该小区已加装电梯23部,彻底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
南光印象小区的变化,是四川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的缩影。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四川省已累计完成加装电梯2.43万部,惠及27万余户家庭。这一民生工程不仅提升了居民的出行便利度,也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多项政策助力电梯加装落地
为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顺利开展,四川出台《关于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从财政奖补、公积金使用、专项维修资金提取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补助,同时允许业主提取住房公积金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电梯加装,实现财政补贴与公积金支持双轨并行。
此外,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机制,有效化解加装电梯过程中常见的矛盾纠纷。例如,自贡市搭建“社区党组织+小区自治组织+物业企业+业主+社工组织”五方沟通平台,促进各方达成共识;绵阳市则推出“三不两有一补”模式,即一、二楼不承担建设及维护费用,享受平等使用权,并给予一楼住户一定经济补偿,有效缓解低层住户的抵触情绪。
技术难题与后续运维同步破解
在实际操作中,老旧小区往往存在建筑结构多样、地质条件复杂、地下管线不明等问题,给电梯选型与安装带来挑战。对此,相关部门强调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确保电梯与原有建筑安全连接,并妥善处理管线迁移等技术细节。
更为关键的是,加装电梯并非“一装了之”,后续的维护保养同样重要。目前,四川各地主要通过明确责任主体、规范费用分摊机制、引入市场化服务等方式加强电梯运维管理。以南光印象小区为例,居民通过定期缴纳费用筹集维保资金,并可选择一次性预缴3年、5年或10年的经费,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维修需求。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坚持“省级统筹、地方主责”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创新、以奖代补等方式持续推进电梯加装工作,不断健全覆盖全省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
随着一项项举措落地见效,越来越多的老小区实现了从“爬楼梯”到“按电梯”的转变,居民的居住品质不断提升,幸福生活也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