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充分利用城市废弃地、边角地等小微绿地,因地制宜建设了147个口袋公园,将原本被忽视的城市“边角料”改造成集景观赏玩、休闲健身、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公共生态空间。这些小型公园贴近居民生活,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绿色幸福”。
“五一”假期期间,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汤河街与杨邑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向善园里热闹非凡。这座以弘扬善文化为主题的口袋公园内,各类雕塑作品吸引群众驻足观赏;篮球场上,孩子们尽情嬉戏;自行车道上,骑行爱好者享受着运动的乐趣……这里曾是西窑头村旧址,如今已焕然一新,成为附近居民张明一家节假日放松的好去处。“‘五一’假期不想出远门,今年选择带孩子在附近的公园玩。这里有步道、自行车道、篮球场,还有各种雕塑和景观,大人小孩都能玩得开心。”
近年来,鹤壁市积极响应城市更新行动,充分挖掘城市中废弃、闲置地块的潜力,打造出一个个“口袋公园”,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绿色生态带来的幸福感。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147个口袋公园,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据鹤壁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市园林绿化中心主任肖慧介绍:“我们因地制宜打造口袋公园,将城市‘边角料’变成兼具景观赏玩、游憩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的公共生态空间,让‘开窗见绿,出门进园’逐渐成为广大市民日常生活的标配。”
这些口袋公园大多分布在居民小区周边,主要服务于社区居民,能够满足观花赏景、休闲健身等多样化需求。规划建设过程中,群众需求始终是第一标尺。规划团队深入背街小巷实地调研,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优先选择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的区域进行建设,真正实现绿色触手可及。
为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鹤壁市还创新提出“三定”思路,建立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依据群众意愿“定改造方向、定设计方案、定绿地功能”,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随着口袋公园数量的增加,其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升级,从最初的补绿功能逐步拓展到适老化设计、儿童友好型空间、健身休闲等多种功能。
每周五晚上,淇滨区芝麻官游园都会迎来一群戏曲爱好者。居民陈爱英表示:“芝麻官游园以‘戏韵鹤彩’为主题,融入戏曲文化知识,不时有戏曲表演,各种服务设施也很好地融合在绿化环境中,独具文化韵味。”这种“公园+文化”“公园+运动”“公园+科普”“公园+淇河书屋”等多元模式,正在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实现对口袋公园的长效化、精准化管理,鹤壁市将全市划分为85个网格单元,安排专人负责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绿化缺失、设施损坏等问题。同时,借助智慧园林系统,在部分公园配置智能监控、智慧健身器材等设备,实时掌握人流情况与设施状态,使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鹤壁市通过口袋公园建设,不仅盘活了城市的“边角料”,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空间。未来,这座城市将继续推进口袋公园提质扩容,让更多居民感受到家门口的“微幸福”。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