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强调其在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重塑,更涉及功能优化、产业升级和文化传承,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质,城市更新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城市增强综合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更新已从传统的旧城改造迈向系统性、综合性的发展模式转变。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意味着我国城市发展重心正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提升,旨在通过空间重构、功能升级与品质提升,为城市注入新动能,全面增强城市的综合发展能级。
一、深刻把握城市更新的核心内涵
城市更新是一项涵盖空间、功能与品质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在于通过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城市功能的持续优化以及人居环境的显著改善。
首先,在空间层面,城市更新注重对低效用地、闲置区域进行重新配置。例如,一些老工业区被改造成集商业、文创、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空间,不仅提升了土地价值,也丰富了城市功能布局。
其次,在功能层面,城市更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入科技孵化园区、文创基地等新兴业态,促进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同时,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养老等也得到完善,极大提升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与幸福感。
最后,在品质层面,城市更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历史文化传承并重。通过生态修复、绿化建设、水体治理等方式打造宜居环境;通过对历史建筑、文化街区的修缮与活化,延续城市文脉,增强文化认同感与吸引力。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
城市更新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更是社会公平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在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绿色低碳、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
在经济层面,城市更新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创新开发模式,实现项目的自我造血与良性循环。更新后的区域往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产业升级与就业增长。
在社会层面,城市更新注重保障原住民权益,提供多样化的安置方案与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公平与社区融合。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优化社区服务设施,切实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与生活质量。
在环境层面,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海绵城市等理念广泛应用,有效降低碳排放、缓解热岛效应,增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以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质三大维度,城市更新不断释放发展潜力,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1. 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驱动力
城市更新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中央商务区、特色产业园区等载体的建设,不仅吸引优质企业集聚,还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与此同时,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的建立,也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良好成长环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交通、市政、信息三大类基础设施的更新升级,为城市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道路拓宽、轨道交通延伸、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提升了出行效率;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系统的现代化改造增强了城市安全韧性;而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的布局,则为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3. 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吸引力与竞争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吸引人才与资本的关键因素。城市更新通过绿道建设、公园扩建、污染治理等手段,营造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通过历史街区保护、文化场馆建设、节庆活动举办等形式,弘扬地方文化特色,塑造城市品牌;通过优化教育、医疗、养老资源配置,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增强城市软实力。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翻新,而是城市功能再造、产业重构与人文精神重塑的过程。它既是破解城市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未来,随着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城市更新将持续释放发展潜能,为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绿色、人文的现代化城市注入强劲动力。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