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国建设报》采访了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对《意见》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国建设报》采访了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对《意见》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什么是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也是扩大内需的主战场,为5G、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了最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创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城建”),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城市建设治理融合创新的产物。它以信息平台建设为牵引,以智能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智慧应用场景为依托,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是提升城市建设、运营、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城市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当前,城市安全发展风险和挑战日益增多,各类灾害、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亟需加强韧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
2020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引领城市转型升级,推进城市现代化。自2020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分批在重庆、太原等21个城市开展新城建试点,并在济南、广州、烟台创建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提供了重要支撑,也成为各地扩大有效投资、激发增长动能的重要途径。
党的二十大作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意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意见》共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意见》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和空间韧性,推动城市安全发展,并明确到2027年、2030年的发展目标。
第二部分为重点任务。《意见》提出,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发展智慧住区、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开展数字家庭建设、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搭建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强化科技引领和人才培养、创新体制机制、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等11项任务。
第三部分为加强组织领导。《意见》强调,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结合实际抓好本意见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要牵头加强指导和总结评估,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如何抓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涵盖多个领域,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在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识,聚焦城市安全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能力短板,整体谋划、部门协同,精准施策、综合治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韧性。二是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支持政策,完善市场化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韧性城市建设。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顺应人民群众需求,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立足本地城市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避免不顾客观情况一哄而上,坚决不搞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四是坚持科技创新、数字赋能。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风险感知、隐患治理和应急处突能力,实现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决策部署。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城市人民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抓好组织实施,强化跟踪问效,确保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湖北省住建厅发布了《湖北省大掺量磷石膏市政道路基层技术应用导则》征求意见稿,旨在规范磷石膏在市政道路基层的应用,推广磷石膏建材。导则涵盖总则、术语定义、基本规定、路基要求、混合料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等内容。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4年10月31日。
为规范物业管理区域内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改建、扩建工作,明确业主委员会、业主及第三方运营机构的权利与义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局制定了《佛山市物业管理区域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安全建设管理指引》,经市司法局审查,现印发执行,请认真贯彻。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需积极探索并实践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