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响应湖北省委加速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国数字经济高地的号召,红安县委、县政府今年将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年度重点改革项目,围绕构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及促进城市更新等核心任务,全力推进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的建设。
在红安县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上,可以看到该县主城区的基础地图、地形地貌、行政区划、水系河流、城乡道路及建筑物构筑物的白模等信息一览无遗。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土地储备智慧监管平台迅速调取CIM平台的数据,以便实时掌握区域内的土地储备详情。
响应湖北省委加速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国数字经济高地的号召,红安县委、县政府今年将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年度重点改革项目,围绕构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及促进城市更新等核心任务,全力推进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的建设。
根据“两级建设、三网部署、五级应用”的原则,红安县依托黄冈市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平台,依据“155N”总体架构(即1个数据平台、5大基础设施建设、5大保障体系、N个特色应用场景),确保新旧系统的兼容性,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体系。
为了加快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红安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共同领导的工作小组,并由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设立专门的攻坚团队。该团队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为指导思想,利用城市数字模型作为基础,对县域内的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房屋建筑、城市道路、市政设施等数据进行了编码处理,整合了“一标三实”数据,开发出具备统一接口和界面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
据红安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黄鹤祥介绍,目前红安县已成功完成统一标准地址“流水线”2.0版本的升级改造并投入使用,实现了自动更新和闭环管理机制,完成了除白模外的五类空间数据的收集、治理、编码和上图工作,编码赋码率达到100%,“一标三实”数据治理上图精准且成果显著,顺利实现了两个县级应用系统平台的对接。
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为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也为诸如土地储备智慧监管平台和智慧养老系统等提供了更为清晰、直观的数据支持。此外,通过将CIM空间数据与“一标三实”人口数据相结合,可以更快速准确地定位目标群体,提高服务效率。
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地名地址不规范问题,红安县计划通过CIM空间数据的应用,结合“数公基”标准地址库系统与不动产登记系统,实现标准化地址数据的自动校验与智能匹配,进而解决因地址不一致导致的企业和民众办事难题。未来,红安县将继续加强数据库建设、“一标三实”、政务外网的升级改造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云、网、数、算”等基础设施,持续扩展县乡一体化建设,强化应用体系构建,提升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湖北省住建厅发布了《湖北省大掺量磷石膏市政道路基层技术应用导则》征求意见稿,旨在规范磷石膏在市政道路基层的应用,推广磷石膏建材。导则涵盖总则、术语定义、基本规定、路基要求、混合料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等内容。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4年10月31日。
为规范物业管理区域内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改建、扩建工作,明确业主委员会、业主及第三方运营机构的权利与义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局制定了《佛山市物业管理区域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安全建设管理指引》,经市司法局审查,现印发执行,请认真贯彻。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需积极探索并实践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适老建筑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首届适老科技与产业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与分级标准,确立了从重
为推动全市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现决定继续实施《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穗建